谁能原谅我?——破解电影《催眠大师》的难题

谁能原谅我?——破解电影《催眠大师》的难题

《境界》独立出品【心理境界】

文/亚萨(读者家人)

电影《催眠大师》中心理医生徐瑞宁竟是真正的病人,故事说出了在人生路上常会遇见的一个问题:谁能原谅我?对心中最隐秘处的创伤,心理催眠大师给出的药方就是“自己原谅自己”,心理治疗如果只是聚焦于人类“自己”这狭窄的视野范围,将永远找不到真正答案。

被催眠的“催眠大师”

年,悬疑电影《催眠大师》上映后风靡一时,引发大众对“心理治疗”、“催眠”的热烈讨论。影片的故事情节是:擅长催眠疗法的青年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饰)正值事业上升期,由他治疗过的病人全都痊愈出院,这也使得徐意气风发,到处办讲座。

2014

此时,徐的大学老师方教授找到他,请他帮忙诊断一位很难治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颇为自负的徐很快接受了这个挑战。当任小妍来到徐的诊疗室时,声称自己能看到已经死去的人,并且有死去的人求她帮助完成生前没有做过的事,徐认为这是妄想症,但对方坚称自己根本就没有心理疾病。

徐于是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他将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徐终于挖掘出她的心理阴影的来源:童年先后被生父母、养父母两度遗弃,到再次被未婚夫所遗弃,到未婚夫因遭遇车祸死亡。

这也最终解释了她的症结所在:为了生存,她形成了一个自我防御的机制,用假想代替事实,假装第一任养父母是她的亲身父母,用满地红花来掩盖她养母怀孕的事实,被两次抛弃的记忆让她无法接受现在养父母的爱,未婚夫的死亡让她竭力让自己相信可以看到鬼……

然而情况并没那么简单,随着情节的进展,观众发现,徐才是那个心理有疾病的人。原来他内心深处一直深藏着一个不堪回首的往事:几年前一次朋友生日聚会后,他不听劝告,酒后驾驶,结果不慎将车开入河中,由于求生本能,他自己侥幸逃出来,然而同在车上的女友和好朋友却溺亡了。

他为此一直深深自责,自己既是罪魁祸首,出事后又没有尽力去救他们。事后,他想求当事人的原谅,但所有当事人包括亡友的未婚妻顾洁,都冷冷地避开了他……后来,他把这件事深深埋进心里,用拼命工作和不断的成功来麻痹自己,竭力忘却这段往事,甚至连与大水和开车带人的相关情形他都极力回避。

然而另一端,内心的自责却越来越严重地侵袭着他,以至于出现了多次自残的行为……他的父母求助于他的老师方教授,于是精心安排了一个“局”,除了一些铺垫外,核心是让一名同为催眠高手的顾洁同学扮成病人任小妍,并巧妙地骗过了精明的徐瑞宁。

在徐对“病人”施行催眠的时候,其实顾洁对他实行反催眠。多次努力下,终于让徐瑞宁回到了过去,重新面对这段伤痛的经历,从而实现对这件往事的“放手”。而与此同时,顾洁也慢慢地对这桩与自己有关的伤痛往事实现“放手”。

“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了你自己”?

影片的结尾,午夜时分,清醒过来的徐瑞宁来到屋外,遇到同样睡不着觉的顾洁,他们起初静默着,最后终于开口,谈起这段谁都不愿触及的往事。

徐:“每当我听到人说‘你不要太自责了,这不是你的错。’就是在提醒我,‘这就是你的错。’我最怕听到的是:‘你已经尽力了’。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并没有尽力……其实我不是不能被治疗,而是不愿意被治疗,因为我觉得我不应该被原谅,没有人能原谅我。”

顾:“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了你自己。”

此时,东方露出黎明的曙光。

电影《催眠大师》中的徐瑞宁医生的心理问题,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在人生路上常常会遇见的一个问题:谁能原谅我?

2013年10月有件很有意味的事:陈小鲁(元帅陈毅的儿子)对自己在文革时期迫害老师的往事,发起一次公开的道歉活动。没想到引起不少网友的评论,其中反对的也不少,有的评论说此事已经发生了快五十年了,无论是当年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已头发花白的风烛残年了,还纠缠这些干什么!有的说,历史事实已经发生了,恶已经作过了,道歉也不能改变什么,只不过是想做秀炒作一下而已。

其实我们一生谁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其中许多错误直接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更要命的是,其中又有一部分是没有机会改正的,最多只能求当事人的原谅,不然我们的良心就不安。

很显然,之所以过了这么久陈小鲁还非道歉不可,因为这几十年来,良心一直催逼着他,无法获得真正的平安。在中国人中他算是个顶诚实和勇敢的人了。

从常识来讲,“原谅”得以实现,必然涉及到两个对象:求原谅者(行恶者)和原谅的施与者(受害者)。所以,而当受害者顾洁说出那句话时,不是她说出了什么至理名言,而是代表了她原谅了徐瑞宁,于是徐瑞宁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了,而顾洁也同时解脱了。这才是事情的关键,也是奇妙的事。

自尽的“坟头人”,求不得原谅

电影《催眠大师》里的徐瑞宁和现实生活中的陈小鲁,其实还算幸运:因为他们悔改时,还能找到道歉的对象。有些人则更悲催:他们痛悔时,找不到寻求原谅的对象。

记得在我小时候,家乡有一个怪人,孩子们都不称呼他的名字,叫他“坟头人”,因为他一天到晚坐在村头一处孤坟边,有时候喃喃自语,更多的时候傻坐着。

我一两次走近过他,只见他穿着一身褴褛的中山装,极其干瘦,且衰老得厉害:四十多岁看起来就像六十多岁似的,浑浊的眼睛既孤苦茫然,又偶尔闪出向老鼠一样的畏缩的光,几根稀疏的花白胡子像坟头的枯草一样,在深秋的晚风中颤抖,叫人既觉得怜悯又觉得可厌。

村里的老人说,这人是做了亏心事,遭了报应。原来,他在文革前是一个干部,因出身不好,文革初期被打倒,开批斗会时,其妻子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他遮挡拳头和脚踢,批斗会后,还挽着他走回家。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文革后期,他翻身了,且升了官,然而,一天他听到妻子在饭桌上发表批评领导人的言论时,竟马上翻脸,坚决和她“划清界限”,命令她把刚才放的“毒”全部都写出来,她刚写完一张纸,他马上就拿着出去检举,结果,他的妻子被作为“现行反革命”枪毙了。他们年幼的孩子不久后也病故了,众叛亲离,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不久文革结束,他也被“净化”出了干部队伍,被安排了一个不用坐班的闲职。从那时起,他就几十年如一日地,到妻子的坟头“上班”。每到春节和七月半,很远都会听到他的阵阵哭声。“那是他在求死鬼原谅呢”,大家远远地彼此地私语道。

他之所以那么孤苦,就是因为没有了道歉的对象——老婆被自己害死了,孩子也夭折了。多年以后我回乡,听说了一件更为奇怪的事:这个人在某个寒冷的冬夜突然自尽了。

人们第二天看到他时,发现桌上摆着做好的两道菜,三双筷子,和一张字迹潦草的遗书,原来那天晚上正是他举报他妻子的纪念日。而他按着妻子在世的年纪,在他坟头上守候和忏悔了相同的年头。桌上已经冰冷的两道菜,也正是当年他们最后的晚餐。

除此之外,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关于获得“原谅”,人们还有更大的难题存在着。例如电影中的顾洁和现实中参加陈小鲁致歉会的老师们,即使自己愿意,也只能对涉及伤害自己的部分表示原谅。这从另一个方面,其实也就是说,徐瑞宁和陈小鲁们的道歉仍然是不完全的:徐瑞宁无法向自己的女友和自己的好友表示歉意。陈小鲁无法向他曾伤害过的,当时已经去世的老师表示歉意。

我们道歉时,上帝永不会缺席

然而,这个难题并非无解。不过答案不在任何人手中,而是在上帝手里。

圣经中记载着一个故事:在古代以色列国,曾有一位受人爱戴的国王。这位国王由于一时情欲攻心,与臣民中一名有妇之夫通奸,为了遮掩丑事,他竟然设一个恶计将她丈夫害死——而这个受害者,却是一名对国王赤胆忠心,为国王出生入死的护卫长。

在恶行受到先知拿单的责备后,这位国王清醒过来,非常后悔,但是大错已经铸就,因为人死不能复生。这是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他的困境听起来是不是与我们现代人很类似?

这位国王不吃不喝躺在自己内室的地上一周,回想自己的过错,并接受上帝的惩处,终于得到了真正的平安,他为此写了一首诗: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摘自诗篇51篇)

为什么他说自己是唯独得罪了上帝?原来,在古代中东的王国风俗里,国王有权柄决定臣子的生死,也可以随意取王国内的女人为自己的奴婢。那么谁来约束国王的行为,谁来裁决国王的行为是否正确呢?是上帝和他的律法。

所以他以国王的身份做了这件事,尽管从人的方面尚可以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但无论如何否认不了的事实是:他的行为得罪了上帝,违背了上帝的律法(例如: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这些律法是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时,写在我们每个人类的心里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良心。

所以,他转向上帝求原谅,因为上帝是被亏负的一方。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人而言,每个伤害别人的人也同样都会找到一些为自己行为开脱的理由,但我们与国王一样,否认不了的是自己的良心,否认不了的是我们得罪了上帝。

不仅如此,上帝还有三个重要而奇妙的属性,使得他成为了我们最合适的道歉对象:第一,上帝有资格,因为上帝是有权审判我们一切行为的审判官,有资格接受我们的认错(即认罪)。

第二,我们道歉时,上帝不会“缺席”。因为上帝不像人——人会死亡或是搬到遥远的地方再也遇不到,而上帝在永恒中活着,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我们向他道歉时,他不会出现“缺席”的情况。

第三,我们向上帝道歉后,会有积极的结果。谁都渴望道歉被人接受,关系能恢复。但如果受害人怨恨过深或没有准备好,很可能断然拒绝或冷嘲热讽,那样会使道歉者深感沮丧。然而,我们向上帝道歉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上帝有无穷的慈爱,他承诺我们说,只要我们认罪,他决不拒绝,并且上帝非常乐意看到我们真诚悔改和道歉,甚至超过给他献上的所有祭物,为此他会赐给我们心里的平安,作为他悦纳的证据。

在电影《催眠大师》的结尾,导演通过催眠大师顾洁之口,对催眠大师徐瑞宁的病症所作出的最终诊断结论是:“你一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言外之意是,医治他心理疾病的药方就是“自己原谅自己”了。

可见,“催眠大师”试图给我们解决方案,是一个何等自欺欺人、经不起推敲的答案!不过话说回来,心理治疗如果永远只是聚焦于人类“自己”这个狭窄的视野范围来寻求,也只能是陷在这等违背常识的荒谬圈中,永远也找不出真正的答案。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