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是超人

妈妈不是超人


导读:妈妈发现她一直活在父母和丈夫的期待中,很难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虽然她经历过神的爱和恩典,但父母留下的伤痕,让她不自觉认为需要靠努力和表现赢得爱和认可。神用癌症强迫她面对自己的需要,不再活在社会和别人的眼光里,而单单用神的眼光看自己。

《境界》独立出品【人物】

文/欧雨虹

亲子实境节目《妈妈是超人》自播出以来网路点击量突破6亿次并引发了各种对于母职的讨论。有文章说:“每一位妈妈都是超人。”有文章则说: “妈妈是超人,无疑是社会语境对母亲的压迫…超人要顶天立地、于是妈妈急着长足力气撑起父亲与孩子的想像;超人要平天下,于是妈妈置生死于度外无悔齐家。妈妈是超人的美名,好女儿、好太太、好媳妇、好妈妈、好婆婆,每个完美标准背后,是一个个遍体鳞伤的女人。”

看到最后一句话时我想到自己的妈妈。四十几岁之前的妈妈就像一个超人,一个被好女儿、好太太、好媳妇、好妈妈这些完美标准压得遍体麟伤的超人。

从妈妈高中信主以后,主就一直与她同在并支撑着她让她不致于被这些标准压垮,也逐渐给她越来越多信心和勇气,不让这些标准定义和局限她的生命。在她四十几岁时,因为去美国读了心理咨商博士,因为得了乳癌,神更是藉这些契机让她重新检视和调整自己的生命。

妈妈的故事是三代的故事。一代的辛酸和没有安全感造成了下一代的不自由和伤痛。但因为神的介入,给了一代勇气和信心去突破社会和原生家庭的价值观,让下一代可以自由的、带着满满的爱与支持、无后顾之忧地为主梦想。 

被父母的期待和外在标准压伤

妈妈是4个孩子中的老大

妈妈1953年出生在台湾。我的外公外婆像许多传统父母一样,对孩子有很多期待和要求,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妈妈是四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父母就要求她要把好东西让给弟弟妹妹、照顾弟弟妹妹、调解弟弟妹妹之间的纠纷。于是她从小就开始扮演照顾者的角色。

因为妈妈是老大,所以外婆不仅要她帮忙,更常常会把对婚姻和生活的不满向她抱怨。妈妈得承担外婆的情绪,却没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她学会了要照顾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外公外婆经历了二次大战的物资缺乏所以非常节俭,他们觉得要把物资和财富都囤积起来才会有安全感。孩子们都害怕跟外婆说自己需要新衣服鞋子或学校有特别活动需要他们缴费或带东西,因为会被骂。外公因为没有读大学的机会,所以非常向往高等教育。这样的向往成为他对孩子的期待。

外公外婆尽所能的要让孩子考到好学校,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对象,这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但他们也不允许孩子偏离他们预备的路,因为孩子的成败攸关父母的面子。

由于长期背负父母沉重的期待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妈妈高中的时候非常忧郁,甚至想过要自杀。还好就在这时她高中的英文老师是一位美国宣教士,她带着妈妈认识耶穌,也开始带她读圣经去教会。

认识耶稣让妈妈在喘不过气的压力和压抑中开始有了盼望,她终于有了可以倾诉、可以倚靠的对象,但妈妈的信仰也造成了她和外公外婆之间极大的冲突。

一开始,外公外婆并没反对妈妈去教会。引爆点是在大学联考放榜之后,当外公发现妈妈落榜时,他非常不能接受为什么妈妈高中可以考上台中女中,大学却落榜了。他认为是因妈妈去了教会所以才会落榜,于是他开始阻止妈妈去教会,要她放弃信仰。当妈妈不愿意时,外公更认定是教会给妈妈洗脑让她变得不听话。

外公对妈妈又打又骂,甚至拿刀架在她脖子上威胁要杀她。本来妈妈还想带弟弟妹妹去教会,可看到她的凄惨下场后,没有人敢跟她去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妈妈开始准备重考。不料,第二次联考妈妈又落榜了。这次外公气到有一整年都没有跟妈妈说话。终于在第三次联考时,妈妈考上了成功大学中文系。外公开心极了,也暂时不再追究妈妈的信仰。

在大学,妈妈与团契的弟兄姊妹一起学习神的话语、一起服事。 团契辅导的关心让她深深体会到神无条件的爱,一种不会因你的成败而改变的爱,也看到神的仆人的生命榜样。当外公外婆没有给她足够的生活费时,妈妈更是经历了神奇妙的供应。这一切都更加坚定她对神的信心。

大学毕业后妈妈开始在高中教书。在这期间她参加了校园福音团契1979的第一届青年宣道大会,也献身要用心理咨商服事神。当时的妈妈还没有接触过心理咨商,但或许因为她的成长过程留下了许多伤痛,她渴望可以用神的爱去帮助身心灵受创的人。

妈妈有了稳定工作后,外公外婆开始积极帮妈妈安排相亲。外公外婆是相亲结婚的,所以他们认为儿女理所当然应该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妈妈的信仰在这时又引爆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外公外婆安排的对象都不是基督徒,所以妈妈很不想去相亲,但外公外婆没有给她选择权,他们强迫她要按他们的安排去相亲。每一次相亲她都会跟对方说她是基督徒,信仰对她很重要,她希望可以跟基督徒结婚,并向对方介绍她的信仰。

外公外婆一开始并没追究为什么妈妈每次相亲都没有后续发展,只是不断地帮她找对象,甚至还登报帮她征婚。但当外公外婆发现妈妈每次相亲都在跟对方谈信仰时,他们气炸了,他们对妈妈又打又骂: “对方没有嫌弃你的信仰就不错了,你竟还敢要对方跟你一起信!”当有一个男生愿意跟她进一步认识时,外公外婆强迫妈妈要跟对方约会。约会几次后,对方父亲劝儿子如果信仰不同还是不要勉强了。

外公知道时气到要跟妈妈断绝父女关系,他跟妈妈说: “我没有你这个女儿,我不要看到你,你干脆出国去!”

出国是外公在气头上说的气话,可是妈妈却开始认真准备考托福,申请去美国读硕士。外公外婆的逼婚让她非常痛苦,她觉得她没办法在台湾待下去了。

而神用了这个契机让妈妈离开这个让她受尽煎熬的环境并让她走上心理咨商的路。当外公发现妈妈真的申请上美国飞利浦大学的咨商与辅导硕士,他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出国留学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妈妈在留学期间所寄回家的每封信和照片他都会反复看并拿去跟别人炫耀。

41岁,妈妈被乳癌强迫要面对自己的需要

妈妈学成归国后到了海洋大学教书并担任辅导中心主任。她这时年纪已经快三十又有硕士学位,外公外婆找不到适合的对象,也就没再帮她安排相亲。妈妈在这时认识了爸爸。

爸爸认识妈妈时还没信主,但他知道妈妈的信仰后就开始自己去教会并信主受洗。开始交往后,妈妈发现他们个性很不一样,爸爸很安静内向,妈妈比较活泼外向,但他们都很爱看书并都对心理学有兴趣,妈妈的专长是心理咨商,爸爸的是心理测验。爸爸当时正在读博士,外公很看重学位所以赞成了他们的婚事。

妈妈从小就一直努力的要当一个好女儿,进入婚姻后她更是努力地要当一个好太太好媳妇。爸爸妈妈都是在传统男尊女卑家庭中长大,所以婚后妈妈理所当然地包办所有的家务,让爸爸可以专心读书。

孩子出生后,妈妈真的像超人一样厉害。我和妹妹相隔一年出生,爸爸还在写博士论文,于是妈妈白天上班,下班后自己照顾两个幼儿还有中风的婆婆。

爸爸毕业后在另外一个城市找到了工作,妈妈为了让家庭能够在一起就辞掉了她的工作。没想到辞掉以后就找不到工作了。爸爸希望妈妈可以分担奉养父母还有两个孩子的经济压力,于是妈妈在38岁时自己一个人带着六岁的我和五岁的妹妹到美国读心理咨商博士。

在美国的时候,家里大大小小的琐事妈妈都要自己来,但每晚不管多累多忙,她都会在床上陪我们聊我们一天的感受,带我们读圣经祷告,等到我们睡着后再继续赶她的作业,隔天一大早又要早起帮我们准备早餐送我们上学。

妈妈41岁时得了乳癌,她一边经历手术和化疗,还一边继续学业和照顾孩子。癌症化疗在她身上留下了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做化疗期间,她几乎每天都吐,康复之后只要看到类似诊所里的家具就会害怕和不舒服。

一直到妈妈得了癌症,我才意识到妈妈不是超人,她的身子不是铁打的。这些年她为了当好女儿、好太太、好媳妇、好妈妈已经体力透支、伤痕累累。

妈妈做化疗没头发期间

透过读心理咨商,妈妈更深认识到能分辨和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对身心灵健康有多重要。为了了解和面对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她到了学校的辅导中心接受心理治疗。她发现她一直活在父母和丈夫的期待中,所以她很难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虽然她经历过神的爱和恩典,但父母所留下的伤痕,让她还是会不自觉地认为需要靠努力和表现去赢得爱和认可。

神用癌症强迫她要面对自己的需要。她知道如果想要活下去看到孩子长大就不能继续把自己当超人。于是妈妈做了许多改变,饮食和生活的改变,还有想法及心态的改变。她努力让自己不再活在社会和别人的眼光里,而单单用神的眼光来看自己。

妈妈生病后,爸爸申请来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妈妈知道她不能再一手扛下所有的事情,于是爸爸开始学习煮饭,做家务,接送我们上下学。一开始爸爸很不适应,他从小只需要读书,从没被要求过要做家务。但妈妈不断努力地跟爸爸沟通,帮助他了解她的需要,帮助他了解如果妈妈要活下去,他们都必须调整他们对于夫妻角色和家务分工的认知和期待。

没办法选择怎样的父母,但可选择做怎样的妈妈

从社会的眼光中,妈妈或许一直都没有达到好女儿、好太太、好媳妇、好妈妈的标准。面对传统的价值观,社会的潮流,家人的期待,她一生都在与这些种种的声音和标准挣扎。

妈妈在外公外婆心中始终不是听话的好女儿。读完博士回台湾后,妈妈因为想跟银行贷款买房子而被外公骂说她智商是负一百。外公外婆认为钱应该放在银行赚利息,贷款让银行赚利息是只有傻子会做的事。

但妈妈认为她的安全感不是建立在银行的存款上,于是她和爸爸还是贷款买了房子。就算妈妈已经结婚生子读到博士,外公外婆仍然不相信不尊重妈妈的决定,更不能接受妈妈的价值观跟他们不一样。

虽然妈妈的价值观和信仰造成了她跟外公之间许多的冲突,但也是妈妈对信仰的坚持让外公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向妈妈求救。外公生重病住院时,他梦到自己要被抓走,他醒来时非常害怕,他紧抓着妈妈,把他的银行存折放在妈妈手里,叫妈妈救他。妈妈跟他说: “我没办法救你,再多的钱也没办法救你,但耶穌可以。

只有耶穌能给你永恒的生命。”妈妈以前就跟外公传过好几次福音,但一直到这一刻,外公才终于愿意面对那位他怎么打骂怎么威胁妈妈都还是坚信的神,他对妈妈说:“我要相信耶穌。”那一天妈妈带外公决志祷告接受耶穌做他的救主。过了几天外公就过世了。

因为妈妈对信仰的坚持,外公外婆才有机会听到福音,外公也接受了福音。因为妈妈挑战了爸爸对于夫妻角色的认知,爸爸开始承担更多家庭责任,更多参与我们的生活。

妈妈也很努力地不要让她经历过的伤痛延续到孩子身上。外婆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和社会中受了很多委屈,却还是继续重男轻女。妈妈第一胎生了女儿以后,外婆煮了动物的男性器官强迫妈妈吃下去。妈妈吃完以后外婆才告诉妈妈她吃了什么,妈妈气得想全吐出来。外婆很怨长辈给她生儿子的压力,她不希望妈妈也因为生女儿受委屈。

但对外婆来说,男尊女卑像是这世界的定律,就算觉得不公平也只能试着在这样的世界中求生存。妈妈因为认识了圣经的价值观,她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观念根本是错的,是撒旦为了让人违背真理、互相伤害所编织出来的谎言。她从小就告诉我们男女都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我们在神的眼中是非常宝贵的。

妈妈知道我们不需要继续按照这世界的价值观而活,因为耶穌才是真理,而唯有真理才能使我们得着真正的自由。她努力学习和反省自己,让神的影响大过原生家庭的影响。她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她可以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妈妈。

外公外婆很重视成绩,妈妈却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们的成绩。她认为培养读书的兴趣比考试结果重要。她自己就是考试失利,却因为找到自己的兴趣,最后读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于是她为我们买了一整片墙的书,还订了各种儿童报纸和杂志。她用耶穌的比喻提醒我们要好好善用神给我们的才能,神给我们越多,我们就越有责任要成为多人的祝福。

外公外婆不懂得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妈妈却用各种方法教导我们怎么分辨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她在墙上挂了情绪图表,上面有各式各样的表情和描述情绪的词汇。她得癌症的时候,她用关于癌症和死亡的绘本,帮助我们了解和说出内心的担忧和害怕,并带着我们祷告把忧虑卸给神。她也带领我们一起看圣经对各种情绪的描写和教导,让我们学习什么是合神心意的表达方式。

外公外婆要妈妈顺从他们的安排,妈妈却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我三年级时,老师建议让我跳级。妈妈问我的意愿时,我说我不想跳级,我想和班上同学一起升班。于是妈妈尊重了我的意愿,让我自己做决定。妈妈不在乎我们有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她只想要帮助我们可以向着标竿直跑,得最终的奖赏。她用祷告和金钱支持我们去短宣,支持我念神学。

外公外婆习惯批评不善于表达爱,妈妈却从小就常常告诉我们,她很爱我们并用各种方式鼓励我们。她会把她在我们身上观察到优点写在一个本子里给我们,还鼓励爸爸一起写。她也会用圣经的话帮助我们从神的眼光看自己。

我失恋的时候,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标题是: “你极其美好!”她列出一串的优点还一一举例说明。她告诉我: “神给你的这些珍贵特质和恩赐,你在磨练中形成的品格、在心碎中所学到的功课,是没有人可以夺走的。”我跟丈夫吵架时,她鼓励我要当一个愿意被神改变的人,因为愿意被神改变的人才能更多被神使用。

以苦难为笔,重写生命故事

妈妈不只安慰鼓励我们,也安慰鼓励她辅导的人和学生。虽然妈妈因为工作和学业,不能像全职妈妈那样照顾我们,她也因为小时候把我们送给保姆照顾而觉得亏欠,但妈妈让我看到她是如何努力地要忠于神给她的呼召,用神所给的恩赐和资源参与神的国度和永恒的计划。她跟我们说: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神的国度”。她用她的专业帮助了很多身心灵受创的人,特别是受虐和被性侵的妇女和儿童。她的工作也让她更有能力用她的金钱和专业帮助神学生和宣教士。

因为妈妈忠于神给她的呼召,她母亲的角色并不局限在家里。我们离开家求学时,妈妈把对我们的爱和思念都转成对学生的关心。妈妈过世后,有好几位研究所和神学院的学生告诉我,妈妈是如何像母亲一样地爱他们。

有一位学生写说: “潘老师非常爱学生,所有被她教过的学生都受过她的恩泽与照顾,我亦不例外。然而,对我而言,潘老师不仅是个爱学生的老师,更是我的救命恩人,在我生命最破碎的阶段:连月失去相依相伴的亲人,生命的创伤使我无多余心力顾及学业,甚至开始怀疑活着的目的,常在课后崩溃痛哭,敏锐的潘老师发现我的异常,开始长期陪伴与关心。

她不曾对我说教,或用她的专业来辅导我,而是透过耐心陪伴让我放心,让我知道‘我不孤单’。尽管她忙于教学、相隔数十里,她仍尽可能拨空听听我的近况,多少次因为她的鼓励,我才有勇气继续坚守在传道岗位上。当传来她过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预备主日信息,看着才写完的讲章,耳边似乎响起最后一次通话:‘我一直想着搭火车去你的教会坐在底下亲耳听你讲一篇道。’我握紧讲章哀恸不已,深深遗憾!

很想她,很怀念和她一起去看电影、逛街的日子,在电影院我可以放肆大笑、大哭,开心的吃各样美食;怀念每每遇到难解问题时,总是有个军师可以询问;怀念我还有个‘妈妈’可以叫。每每分离时,她总是买了一堆生活用品让我带回去,如同我亲母。潘老师的生命影响我甚深:包括我的牧会观、我教导弟兄姊妹的心态与方式,甚至我传道的态度,我常自许:连她的份一起活,因此总是用拚命三娘的心在带领教会。

直至今日仍常想起她,遇到事情常自问:如果‘妈妈’还在,她会给我怎样的建议呢?温柔如耶穌的母亲,谢谢主透过您的生命,让我更认识祂。”

妈妈得癌症后常常说,神让她还活着是为了要使用她。所以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尽力要忠于神的呼召。

她60岁时得了第二次乳癌而且很快就扩散到全身,但她还是坚持要拖着氧气筒到神学院教课,一直到她走不动住进了安宁病房。妈妈不只给我留下了如何当妈妈的榜样,更是留下如何当神忠心仆人的榜样。

妈妈痛苦的时候,神曾用歌林多后书1:3-4安慰鼓励她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她演讲的时候常常会安慰鼓励其他癌症病友或身心灵受创的人: “会很想回到创伤之前的你是正常的。虽然我们没办法改变过去,但神给了每个人复原力,每个人都具备了尝试、进步与改变现在与未来的能力。挣扎只是必经的过程,调适的能力会一直进步扩张。只要面对创伤造成的影响,并找到创伤的意义,就能化阻力为助力,走过生命中的挫折与低谷。创伤时的因应,可以彰显出神的恩典及你的韧性与成长。”

她教书的时候开了一堂课叫“重写生命故事”,让学生学习从神的眼光来说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不是从社会、家人、甚至自己的眼光。妈妈举圣经里约瑟的例子。从社会的眼光约瑟的一生非常坎坷,被哥哥们卖为奴隶,被主人妻子陷害入监,在监里帮酒政解梦却被遗忘了两年。但不管他的环境好坏,不管他是奴隶、管家、囚犯、还是宰相,神都与他同在,使他成為祝福的管道。他的生命和对神的认识及信心也不断成长。

当他看到自己的生命故事是如何巧妙的融合在上帝永恒的计划里,他可以重新诠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难。甚至可以对害他的哥哥们说: “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妈妈的书架上有那么多关于苦难的属灵书籍。后来才慢慢发现原来妈妈一直努力让自己在伤痛中看到神的心意,让自己用神的话语重新诠释生命中的苦难。因为她努力的接纳、面对、让神医治她的伤痛,让这些伤痛使自己变得更温柔而不是更刚硬,因此苦难所磨练出来的痕迹,成了她身上最像耶穌的地方。

妈妈会开这堂课因为她自己就是用这种方式在面对痛苦,她希望透过这堂课让学生知道当我们受苦时,神知道,神掌管,神与我们同在,神也必赐福使我们受的苦成为多人的祝福。这是约瑟生命的写照,也是妈妈生命的写照。

我从小就想: 如果神能让我像妈妈一样坚强勇敢,那我也要一生都跟随这位神。我在妈妈身上看到一种超越这世界的力量。妈妈让我看到她能坚强喜乐的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厉害,而是因为她对神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虽然妈妈在我孩子出生不久后就过世了,但我希望我可以像妈妈一样带领我的孩子经历神,让妈妈对神的爱和信心可以代代延续。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超人妈妈,而是一位倚靠神的妈妈。再厉害的妈妈都是有限的,唯有神是无限的,也唯有神能永远与我们同在。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