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上热搜:是孩子的“童话”,还是父母的悲哀?

郑渊洁上热搜:是孩子的“童话”,还是父母的悲哀?

导读:当皮皮鲁和鲁西西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神回复”上热搜,00后孩子向50后的郑爷爷吐槽与80后父母的代沟。当年几代孩子在郑渊洁的童话里释放天性,如今却活成了下一代的枷锁!好像读他的童话虽然挺过瘾,却并不真的有用。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

文丨爱文

播音丨星星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在自己微博下面对网友的各种“神回复”又上了热搜。有网友为自己的考研求祝福,郑渊洁回复“祝你考研成绩全国第二,我在抖音祝过一位读者考研全国第一了。抱歉。”一大波网友被如此一本正经的祝福萌翻了,纷纷去郑渊洁的微博评论区参观、打卡,将这位六十几岁的老同志送上了热搜。

到了郑渊洁的微博评论区才发现,这位创作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经典童话人物,陪伴80、90后走过童年的“童话大王”,在微博上宝刀未老:幽默诙谐、平易近人,考试啦、恋爱啦、分手啦、孤独啦,只要你留言,总有机会得到这位“童年男神”春风化雨地翻牌子,难怪网友称他为“郑爷爷”。有人笑称,“小时候看你的童话,长大了看你……”80、90后们与郑爷爷互动起来,竟好像没有代沟。

最有意思的是,一位00后的年轻人跑到这个50后的爷爷微博底下吐槽起自己的80后父母,“我们的想法差别太大了。”这幅图景既叫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觉心酸:想当年80、90后在郑渊洁的童话里释放了天性,如今却又活成他们父母的样子,成了下一代的枷锁!

这个年近七旬的老爷爷曾经的壮举和教育理念,放到今天好像仍然孤独而前卫。究竟是郑爷爷活得太年轻,还是年轻人老得太快?无论如何,00后向50后吐槽自己与80后父母有代沟,这件事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点悲哀。

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

评论区的诙谐机智,不是郑渊洁上热搜的唯一原因。2020年底在儿童真人秀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中,郑渊洁受邀做观察嘉宾,在节目中大谈儿童性教育,也引起不小的争论。

这部综艺将镜头对准了家庭教育的痛点。作为受邀嘉宾,郑渊洁贡献了许多话题,比如究竟成就一个人的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当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时该怎么办。观众与其说是被郑渊洁的观点说服,不如说因为看到他的经历而惊讶:这个中国人在全民鸡娃的时代,从未被鸡也不鸡娃,却能成为名人被邀请来指点他们。

“鸡娃”和“内卷”都是2020年网络流行的热词。前者指的是给娃打鸡血,通过各种努力使娃成为升学竞争中的优胜者;后者的意思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恶性竞争,评价标准过分单一的学校当然是最容易内卷的地方。

郑渊洁为自己的最高学历是驾驶证为自豪,在他的百度介绍中,学历一栏赫然写着:北京马甸小学肄业。据说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立意当然是要歌颂勤劳。没想郑渊洁独辟蹊径,站在虫子的立场上,写了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换来的是老师的勃然大怒。这也为他后来退学埋下了伏笔。

开始童话创作之后,郑渊洁常常批评僵化的体制教育评价标准太单一。在两年前被拍成真人短片、受到好评的《驯兔记》里,皮皮鲁升入小学,看似无忧无虑,却没想到学校的目标是将孩子训练得乖巧听话,一旦训练成功,孩子就会变成兔子。成功变兔的学生头戴光环,迟迟长不出兔耳朵的皮皮鲁就成了落后分子。最后皮皮鲁给自己作了假耳朵,戴上假头套,装扮成兔子,学校的目标才算达成。

故事虽然简单,却令人细思极恐。教育的目的是将孩子装进学校和家长的模子,至于孩子本身的天性和价值成了无关紧要之事。郑渊洁写到:“皮皮鲁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就是能有一天脱掉这模拟兔衣。他从骨髓里害怕穿一辈子。”

与《驯兔记》对应,郑渊洁还有一篇《父与子》,描绘了一个亲子关系的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里,龙生龙、凤生凤的生育法则被打破,“逢什么年生什么”,因此在狗年里,无论是羊是兔子还是马,生下来的都是狗。暴虐的父亲意图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就拿我的邻居牛来说吧,他的儿子是一条蛇,他怎么看儿子怎么不顺眼,整天对儿子吹胡子瞪眼。我问他为什么虐待亲生儿子,他说他的儿子应该是只虎,起码也得是头牛。他的儿子真不幸,摊上了这样的爸爸。”

“我不羡慕别人的猛虎儿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郑渊洁眼中的理想父亲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本相,教育的核心在于发现孩子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成为其他人。孩子生下来不是为了被改造,而是为了被爱。郑爷爷大声宣告:“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

“真妈妈丢了,现在的妈妈是假的”

中国人习惯说,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孩子们却在豆瓣建了一个拥有十几万成员的著名小组——“父母皆祸害”。看来,许多孩子对父母的爱都抱着仿佛“视死如归”的架势。

在综艺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中,十二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萌娃,他们的家庭、父母各式各样,大可反映当下中国家庭的一般样貌。6岁的甜心(王紫萱)被爸妈送进十个兴趣班,每天从早到晚时间被塞得满满当当。而所谓的“兴趣班”更多是父母的“兴趣”,孩子自己是否有“兴趣”,往往被忽略不计。

节目组给每个孩子在房间里安装了一个类似树洞的设备,那些不能跟父母说的话,孩子们可以悄悄对着树洞说。一天晚上,甜心对树洞说:唱歌、跳舞、小主播、模特……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画画,可是妈妈觉得我画得不好。她觉得自己的“真妈妈丢了”,现在的妈妈是“假妈妈”。当甜心的妈妈听到女儿如此称呼自己,顿时泪流满面。节目组温馨地打出字幕:孩子的玩笑话,戳中妈妈的内心。

甜心妈妈被触动后,也说出了真心话:“我是个焦虑型的妈妈……一想到别的孩子都拼命学,我家孩子有可能被抛在后面、前途堪忧,我就睡不着觉。”通过让女儿在一个个兴趣班上耗尽自我,妈妈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以爱孩子、培养孩子之名,却在剥夺孩子的价值和快乐。

和甜心父母的多管齐下相比,香芋的妈妈为了女儿的“演艺事业”却是一条道走到黑。香芋可能是年纪最小的横漂了,年仅六岁的她被妈妈带着住在横店影视城附近。对于带着女儿追求明星梦的妈妈,爸爸有时并不赞同,他认为文化课同样重要。尽管小香芋直呼演戏很爽,但无论观察嘉宾还是观众,对是否应该让年仅六岁的孩子一门心思扑进娱乐圈都表示质疑。

网友的评论一阵见血,“这两个孩子让人太心疼了!香芋变成了妈妈明星梦的工具人,甜心变成了妈妈阶级跃升梦的工具人。” 另一位观众评论道:“这个节目让年轻父母‘压力山大’……你真的做好了为人父母的准备吗?”

并不是说这届父母不努力。去年生活类图书的年度热销排行榜中,《正面管教》《读懂孩子的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书牢牢占据前几名,可见父母们很想提升自己。有意思的是,中小学教辅类书籍同比增长了101.53%。两组数据并列,好像在说,父母想要尽快掌握“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好把辅导书顺利塞进孩子手中。鸡娃受挫的父母亟需获得武林秘籍,掌握点精神操控术,然后重上战场,因为大家最终要在越来越内卷化的鸡娃之路上狭路相逢。

为什么父母爱得这么辛苦,却让孩子感觉落在了假父母手中?为什么中国父母爱的表现,好像在拿孩子当作自己的产品或项目,任由自己折腾?或许值得深入反思的是,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另一个人的价值?在社会层面的体现,是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民主的实践;在家庭层面的体现,是对在生活上依赖自己的孩子能够尊重,不掌控、不辖制。“人人被造,生而平等”的视角,或许可以从根本上启发在迷失中互相伤害的人们。

欢迎皮皮鲁来到纳尼亚

有趣的是,在圣经里,耶稣作为神的儿子,却以人的样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意味着,祂也是从一个婴儿开始,经历了被父母教养、依赖父母、学习独立、寻找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使命的成长过程。

最典型的一幕发生在耶稣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祂随父母去耶路撒冷过节,该回家的时候,祂却擅自主张留了下来。不告而别的耶稣令父母很伤心,可能还有些愠怒。最后当母亲辛苦赶了几天的路,回到圣殿里找到耶稣时,语带责备地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父母希望儿子乖巧听话,对此我们并不陌生。

没想到耶稣这次对父母“说不”,他不再打算继续活在父母设定的轨迹里。当时犹太人的生活被压在上面的大希律和罗马人层层盘剥,父母眼中的未来或许不过是努力跳进那个内卷的犹太圈子里去参与竞争,赚得一口饭食。当耶稣可能因为违逆父母,在寻求人格独立的过程中陷入危险和迷茫时,天父的爱和引导找到祂。耶稣在父神的心意里找到了自我的价值。面对悲痛欲绝的父母,耶稣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许多时候其实所谓代沟,不过是一个焦虑的父母遇上一个迷失的孩子,父母在焦虑中鸡娃,孩子在被鸡中迷失。郑渊洁似乎特立独行的三观,虽然肯定孩子的价值,却没能指出孩子价值的来源,也无法为孩子的价值之所以应该被尊重、被保护找到更高的依据。少年耶稣的经历却启发地上每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我们都来自天上那位更伟大的父亲。天父亲自对耶稣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我们同样可以从天父那里获得最深的接纳、肯定,找到人生的终极价值。因此耶稣才能够勇敢地在当时的体制之外寻求另一条人生道路。

因《北京折叠》而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郝景芳经过一番计算,得出即使清华、北大的二代再次进入清华、北大的概率也只有10%,家长要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现实。只有接纳孩子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们才可能成为自己最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一个病人。否则我们自己读读郑渊洁的童话就可以疗愈了,而我们的孩子却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按照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水平,能成为健康的普通人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放下按照自己以及这个世界所谓成功的标准,容许孩子“说不”。按照耶稣的标准,鸡娃爸妈们最需要做的可能不是给孩子报十个兴趣班,也不是训练孩子成为童星,而是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才能,看到他人的需要,怜悯和服务他人。父母们是否想过,当一代鸡娃长大,在日益内卷的社会里,能够服务他人的“仆人”才是最稀缺的人才,才可能成为人群里真正的领袖?

读完郑渊洁的《驯兔记》和《父与子》后,父母和孩子或许可以一起打开另一本童话,C.S路易斯写的“纳尼亚”系列里的《能言马与男孩》——贫穷的男孩沙斯塔自小被凶恶的渔夫父亲养大,而他不知道自己原本是阿钦兰王国的王子;普里是一匹纳尼亚王国的会说话的战马,却被卡罗门王国的贵族捕获,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他伪装为一匹普通的战马。沙斯塔和普里可以说都是迷失者,而逃离则成为他们找回自己身份的旅程。只有当沙斯塔回到阿钦兰,普里回到纳尼亚,他们才找到自我价值。

在郑渊洁笔下,皮皮鲁逃离了学校的教育体制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很可能是,长大走向社会的他将发现,学校已经是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给他最温柔的地方了。在路易斯的童话中,真正的迷失在于人离开了自己的本源。因此皮皮鲁脱下兔子头套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重回自己价值的源头。只有当普里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我是匹自由的纳尼亚马”,他才能说,“为什么我该像奴隶和傻瓜一样说话?”“地上各家都从祂得名”,唯有当我们记住自己是上帝创造的,我们才能拒绝鸡血和内卷,走出代际的迷失,过一个有意义有尊严、拥有内在自由的生活。

片尾曲:盛晓玫《有一天》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