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边的爱——张斌和他的好撒玛利亚人客栈

《境界》独立出品【人物】
文 | 浩青
音频 | Jack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2 月 5 日,维基百科的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以“怀疑论哲学家如何成为基督徒”为题,发表了一份 45 页的自述,迅速引发了极大关注。
2001年,他与吉米·威尔士共同创立了一个在线多语种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鼓励开放协作与共享的互联网文化,迅速成为一个自由内容、自由编辑的知识共同体,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五个网站之一(当然,少数地区仍无法访问)。桑格领导了这个项目,并为其命名,制定了其最初的众多政策。随后由于理念分歧,他离开维基百科,目前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真理。
在自述中,桑格回忆往事:“十几岁时,我打电话给一位牧师,说出了自己在信仰上的疑惑。我真心需要有人帮我澄清困惑,而不是出于青少年的叛逆。但牧师似乎在应付我,不但没有提供明确有力的解答,还流露出轻蔑的态度,好像我的提问让他感受到敌意。”这让桑格非常意外,他以为只有缺乏好奇心、害怕挑战的教条主义者才会相信上帝,从此远离信仰。
在长达35年的无信仰时期,桑格保持着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态度。2011年,英文网络世界对一些基督徒的霸凌,让他注意到“基督徒在社交媒体上往往(但并非总是)表现得成熟且有风度,批评他们的人却常常像令人讨厌的喷子。一些我最喜欢的人也是基督徒,其中一些人极其聪明,这真奇怪。” 作为哲学家,学术界对真理的漠视让他深感失望。当时网上被广泛传播的新无神论者的论点,例如道金斯和哈里斯的书他都浏览过,“但始终无法说服自己真的去买一本,因为它们实在是平庸得太过明显。”他拒绝成为道金斯式的“信仰之敌”。
婚姻和为人父的经历也动摇了他的无神论立场,他坦率分享道:“如果我愿意为我的妻子和孩子而死,我的行为是否符合我自己的利益?”愿意给家人舍己的爱,使他摒弃了像安·兰德这样的无神论学者所提出的那种认为人类注定自私的观点。
“爱泼斯坦案”的曝光揭露了一个有组织的儿童贩卖和性剥削的罪恶,这让桑格深感震惊。在朋友推荐给他的书里,他发现了这种虐待与对邪恶力量的崇拜之间的联系。这些激发了他对圣经中关于舍己的爱以及善恶教导的好奇心。他开始读经和祷告,并重新审视所有关于上帝存在的论据。他意识到原来自己的问题再多也不算多,圣经可以给出答案,而且经得起推敲。那道隔绝他与上帝的屏障就此被打破。
谈及未来,桑格说,他所在的圣经学习小组下月初将完成为期两年的圣经学习计划。他鼓励网友们开卷有益,“对于愿意接触信仰的人来说,圣经是最好的资源,而好的资源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片尾曲:《每一天我需要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