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原是悲剧、喜剧和童话,远不止理论

福音原是悲剧、喜剧和童话,远不止理论

导读:传道人并非魔术师,而是要帮助我们的生命里外透明,真实说出人在风暴中却没有回应,心碎却找不到医治。我们都体验到上帝的缺席,所以来寻求他的同在!福音成为好消息之前,是坏消息。先是悲剧,才是喜剧,然后奇妙的事好像童话发生了。悲剧、喜剧、童话合在一起,就是真理。

《境界》出品 推荐阅读 【门徒之道】
文/布赫纳(Frederick Buechner)
播音/张心 后期/Link

编者按: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美国长老会传道人,被尊为“作家的作家”、“牧师的牧师”,被美国媒体称为“我们最具原创性的故事敘述者之一”;今年8月15日离世,享年96岁。仅以本文作为记念。

我们各自所是的内在世界千差万别,彼此之间的距离比外太空星际之间的距离还大。人不可能真正放下自己的世界。你可以吻别家人、朋友,一去千里,但实际上却在心里、头脑里、胃里都带着他们同去。正如每个人都带着一把牙刷出差或旅行,我们也随身携带自己的所爱和所恨、焦虑与渴望。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各自所是的世界也是同一个世界,例如前一晚睡得不好,早起我们都不舒服。当传道人望向对面的听众,有胖有瘦,有的愁苦,有的快乐,如同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在信望爱上的失败,在勇气和胆量方面的缺失。如同使徒保罗说的,“世人都犯了罪”。

如果传道人想要讲一点对大家和自己真正要紧的东西,就不能只向着我们对外展示的那一面说话,也要向每个人私下、内在的那部分说话,那正是我们一切梦想——包括美梦和恶梦的发源地。

最重要的是按真相说真话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古今最具分量的讲章之一。他尽其所能深入探究事物中黑暗模糊、模棱两可的核心地带,然后将其中的发现以充满激情的话语表达出来。他最在乎的不是形式和品味,而是直率地讲出真理。在最后一幕,好人和坏蛋、智者和傻瓜几乎都死光,幸存的爱德加在落幕时说出了一句话:“这可悲时代的重担,我们必须肩负;要说由衷的感受,而不是理当说的话。”

原本莎士比亚可以在剧本中只说出绝望或希望,但他却两者都说,也就说出了比单单绝望或希望更多的东西。他道出了全部真相。就真理是悲剧而言,他讲出了一个悲剧故事,其中的男女老少所受的苦甚至超过他们因各自的愚蠢和邪恶所当受的。就真理是喜剧而言,他讲出了一个有关疯子和傻瓜的喜剧故事,让可怕的一切有了一个好结局。就超越这一切区别的真理本身而言,他讲的是一个童话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物都经过乔装打扮,只有到最后一切装扮才被剥下,露出各自的真实面貌。

任何想用言语传福音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这是可悲且令人困惑的时代,对传道人而言,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承担这时代的悲哀更重要的事——从我们的时代出发,对我们的时代说话,不仅为了福音带给我们的益处说话,更说出我们本身对福音的感受和经历。关于福音最重要的,无论冒什么险也要做的,就是按事情的真相说真话。

福音在成为好消息之前,是坏消息。它宣告人是一个罪人,心思是邪恶的,镜子里的那个人有八分是懦夫、骗子、邋遢鬼——这是悲剧。但福音同时也宣告,他无论怎样都是蒙爱的,获得了赦免,且被当作宝贝——这是喜剧。这个邋遢鬼偏偏不断拒绝这份爱和赦免,因为他不信这套,或者根本不在乎这套。对此,福音的好消息就是,奇妙的事情临到他,就像童话里奇妙的事发生了一样。

税吏撒该爬上桑树时是一个坏蛋,爬下树时成了一个圣徒。保罗出发时是法利赛人的打手,回来时已经甘愿为基督做一个被打的傻瓜。人像蜗牛那样把世界的黑暗扛在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抛得下,然而对上帝而言却没有不可能的事——这是童话。悲剧、喜剧、童话全部合在一起,就是真理。

传道人的任务是向我们高举起生命,塑造出各种生命的形象,帮助我们的生命里外透明,能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真实。在我们的服事、声誉和虚荣下面,每个人都无法躲避外面世界的暴风雨和自己里面的暴风雨。如果哪一天能找到真正的遮蔽,必须先认识到自己可悲的赤裸。凡是传福音的人必须从这里开始,先临到的是坏消息,然后才是好消息;先是悲剧,然后才成为喜剧。

他在悲伤与失败之中说话

耶稣正是这样开始的。他的悲剧性话语是——“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然后停下来,因为“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是喜剧的话语,随后才临到。当耶稣说“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除了特别承担的某个使命之外,单单是你自己人生的担子可能就已经够你背的了。我们所有人,都是劳苦担重担的人。

属他的传道人,也要像他一样传讲。但传道人却要面对各种压力。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就总有这样的危险——只说人家爱听的某些真话,只去处理那些无论多难但总可以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问题。当传道人热衷紧扣重大的时代问题,像往日的先知那样指责社会的不公不义时,他可能是在逃避面对台下的听众个人生命里的重大问题,逃避那些就人而言可能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耶稣被带到拉撒路的坟墓前,他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他只是哭了,他首先以眼泪说话,然后才说才做其他事。

传道人当然有必须给出答案的压力。大家就是来听答案的,其实传道人自己也要听到答案,激励自己。因为其他人都在给出答案,所以他必须也拿出一个答案。民主党或共和党是答案,酸奶、糙米是答案,心理分析、慢跑也是答案。传道人受到的压力,是要宣传推广福音,把基督打造成令其他一切答案都相形失色的最优选项,于是就大讲光明面,却忽略了在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上,人们常常感觉上帝不在,多于他的同在。传道人必须愿意说出耶稣所说的悲剧性话语,即使一切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个世界所提供的所有答案一一被证实行得通,人还是劳苦无助地承担重担。

耶稣哭了,不仅因为他爱拉撒路,更是痛感当拉撒路需要他时,他不在,想必也痛感上帝的不在。后来在客西马尼园里,耶稣面对自己的死,他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杯子并未撤去,让人禁不住猜想,或许对于耶稣来说,天父的不愿意比苦杯本身更不容易接受。之后的情形就更难了,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说出了那句每个听见的人可能都想竭力忘掉的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大家此刻静静坐在台下,等候传道人行一个奇迹。他们期待传道人不只是说上帝临在我们当中,也不只是说平安、喜乐的话语;他们乃是期待传道人能以某种方式令大家感受到这话语的真实,令大家感受到上帝的真实。

传道人并非蒙召做一个魔术师或演员,而是蒙召依据自己所体验的真实,真话实说。如果他不能真实地说出,人在暴风雨中呼喊却得不到回应,心碎了却找不到医治,那么他就是全场唯一一个好像从未体验过这些的人,因为可以肯定,几乎每个听众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他们主要体验到上帝的不在场,所以要来这里寻求他的同在!如果传道人忽略了这一点,他讲的那些有关盼望、安慰和激励的话,都会因为致命的无知、胆怯或不诚实而变得不可信。

十字架在成为得胜的记号之前,先是一个失败的象征,其本身就表达了上帝的不在。耶稣既与我们一同分担没有上帝同在的黑暗,也向我们显示了有上帝同在的荣耀。因为我们知道他很清楚最坏的情况是怎样的,他已经先去过那里了,所以我们愿意听他说话。

凡听见的必与我一同喜笑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顶多只能从远处、朦胧地看见神。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必须作为序曲先讲出来,才能使另一句话语显为实在:即神已战胜了黑暗世界,这是属天的喜剧。

促使我们周日出现在教会的,不只是我们的盼望,还有我们不抱希望的心态。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帝的不可见随处可见,上帝的沉默轰鸣在人耳边,正是生而为人的悲剧性处境让我们不抱希望。任何传道人如果不针对这个“不抱希望”说话,就是白费口舌。

一百岁的亚伯拉罕和九十岁的撒拉对于能有自己的孩子,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时竟然有人来告诉他们,一个婴儿将在出生在老年科病房。即使这个人是天使,撒拉还是忍不住笑出来。天使的宣告成为一个逆转。这对夫妻笑得眼泪都留出来,因为他们里面有一部分相信这件事,另一部分却觉得只有傻瓜才会信。但笑总比哭好,万一阴差阳错出现这样的好事也不错。

上帝并没有因为他们发笑而生气。上帝甚至给孩子起名叫“以撒”,意思就是“喜笑”。上帝不仅理解、宽容他们的笑,而且祝福他们的笑,可以说连上帝自己也加入其中,“凡听见的必与我一同喜笑”。无可避免的事,是悲剧。无法预见的事,是喜剧。那一刻一定有一点新东西,闯入了他们黑暗的日子,那么出人意料、匪夷所思,令人在惊讶中只能发笑。

谁能想到呢,摩西原来是一个跑到米甸躲避刑事责任的过失杀人犯,而从大卫和拔士巴的淫行中会生出一个高智商且热衷建筑圣殿的所罗门。耶稣的一生更是一种喜剧。这个木匠的儿子一上场就随时有反转的剧情,让众人惊掉下巴的举动。连他的复活也颇具喜剧性,最亲近的门徒也不敢相信,以至于他要穿墙越户出现在他们当中,现场示范自己有骨有肉、会吃能喝。整个情节,“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到最后,人们留下欢喜的眼泪,而不是悲伤的眼泪。

耶稣说话的方式也是喜剧的组成部分。不同于旧约的先知,耶稣不怎么谈论国际形势和以色列的角色,除了间接涉及,他也不怎么提及那时代的特定问题。他所讲的不是重大的公共事务,而是重大的个人问题,不是外部世界的挣扎,而是内在的挣扎。由于耶稣所讲的是隐秘的、个人性的,最终也是难以言传的东西,因此他不用先知的滔滔雄辩,或神学家系统的抽象概念,他只能以他那种方式来讲,“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他经常出人意表,引发联想,刺激挑战,吊诡反讽。一般而论,可以将耶稣的比喻当作讽喻且神圣的笑话来读。他不愿多做解释,因为笑话无需解释。

当那个浪子决定回家,没有迹象显示他意识到自己干了令老爸心碎的傻事。只是眼前的饥饿唤起他在家中三餐饱足的记忆,他在回家路上演练了一套说辞,希望可以软化老爸的心,换点饭票救急。没成想语调和手势都白练了,还没开口说一个字,老爸已经一把抱住他,胡须混着眼泪和鼻涕亲个没完,浪子整个人都傻掉了。老爸也没教训一句,就因着儿子是失而又得的,大家就欢乐起来。

唯有当你听到福音时,觉得那简直就像一个荒诞的不可思议的笑话,你才算真正听见了。那些听不见的人,就是浪子的哥哥,他们陷入死气沉沉的严肃的算计和争竞之中,对喜剧熟视无睹。罪与恩典,悲剧与喜剧,世界被分成两边,交汇处就产生了福音,福音要带着好消息闯进那个所有消息都那么糟糕的世界。

童话正在发生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是没有童话的。人们有理由相信,童话其实反映了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反复梦想的东西。童话的世界神奇、奥秘、黑暗笼罩、星光闪烁,无论多么离奇混乱,胜利最终属于好人,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无论好坏,每个人的真名最终都会被揭晓。

童话并不否认悲哀和失败,它们对于最终的喜乐是必要的条件。无论情节多么怪诞可怕,当转折的时刻来到,会让听故事的小孩和大人突然屏住呼吸、心跳加快,甚至流出泪水。福音童话的重点是,无论怎样,耶稣就是那位君王。你看到一只青蛙,结果竟是王子;丑小鸭,变成天鹅;瘦弱的男孩,成为美国队长。

传道人蒙召要宣讲的真理好像童话一样,似乎有一厢情愿、恍然如梦的成分,简直好得不太像是真的。所以传道人就不再做讲故事的人,而是当了护教家,用理性把福音的真理缩小冲淡,从中剔除童话的部分,降至他认为世人能轻易相信的程度。他加进显得博学的知识和论证严谨的逻辑,去掉了崇高神奇的内涵,让深不可测的奥秘逐渐暗淡到可以被驾驭。超乎人所能理解的平安,被缩小为人人都能理解的心理安慰;能够移山、令死人复活的信心,贬值成了让人到死之前的生活变得可以忍受的信心。

当科学家在谈论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当医生在严肃地谈论濒死体验,当股票经纪人在谈论人的灵性,当几乎所有人都在谈内在生活,好笑的是传道人作为这一切奥秘事的管家,却往往退缩不前,无可救药的成熟稳健、审慎小心到底。

传道人需要记住一点,讲道时请不只是把人们当作世界上的成年男女,也要视为儿童。我们自己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世的人,从世界分得了一些悲哀的不信,但在更深层的部分,我们依然是孩子,远比我们自以为的更天真无邪,更为渴慕,更愿意相信,并且已经与神奇和奥秘有所接触。所以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这就是福音,黑暗与光明交战,光明获得了最后胜利。与其他童话不同的是,这个童话声明自己是真实的,而且不仅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发生过,传道人必须尽一切可能宣讲,童话此时此地同样正在发生。

(本文摘编自《福音作为悲剧、喜剧和童话》布赫纳,校园书房2009年11月出版,内容有删改,大小标题为《境界》所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