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刷屏:他们是焦虑的游牧一代

“后浪”刷屏:他们是焦虑的游牧一代

他们是第一代“数据原住民”,线上跟线下一样真实;饭圈文化和炒鞋,不只是随便玩玩。面对大数据、AI,这些一两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没人有把握告诉他们该如何理解。他们像草原的游牧民族,周围没有确定的路。该要怎么活?就连婚姻和性别的定义都被颠覆了。

《境界》独立出品【经典回顾】

受访嘉宾 | Barnabas(80后,某青年文化研究公司COO)

采访 | 王东莉

录音整理 | Tirzah

播音 | 十人子

岁末年初,几乎打开任何一个 APP,都能看到关于90 后进入 30 岁的话题。

2013年初,《纽约时报》曾把中国90后形容为 “穿透力强,有爆炸般的实践力”,以“非主流、火星文、垮掉、自我”这前所未有的个体姿态出现在舞台上。到了2016年夏天,一张“葛优躺”在网络上突然爆红,宣告丧文化在他们中间的流行。2017年冬天,“怎样都好”不走心的佛系生活态度一时风靡。刚过去的2019年,他们又自嘲为“秃头、单身、负债”的社畜。

短短数年,他们如何演进成了脆弱、分裂、多变、自反的精神样貌?我们再次访谈Barnabas,他所在的青年文化研究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工业化现代性、流动性现代性与网络化现代性三者的共同挤压之下,他们如游牧者一般,离开传统的故乡与家族,离开拥有清晰稳定未来的大型公司或组织,也离开包括性别、婚姻、生活方式等的传统规范,独自骑马游荡在这个风险与机遇双重升级的时代草原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与家园。“流动性”成为90后、95后最突出的特征。

游牧,遭遇大平原时代的生存法则

《境界》:我们上次的访谈之后,听说你们继续以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方法,对90后、95后和部分00后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可否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Barnabas:与其说是更深入的调查,不如说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调查。我们仍然试图从个体化这一底层涌动的根本性变化入手,希望更为透彻深入、系统地去理解今天90后、95后乃至00后的变化。我们想再去看看年轻一代的个体化在朝什么方向发展。

我们发现,这一代年轻人遭遇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斥着秩序颠覆、加速变化的时代,旧有路径不断失效,新事物潮水般涌现。他们谈论社交媒体、电商、大数据、AI,这些五年前、两年前甚至一年前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没人有经验可以告诉我们AI来了以后该怎么办,而谁也不知道明年还有什么未知事物到来。

这跟前几代人很不一样。以前大家都在体制内,下海好像算新生事物,但在这之前或国外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帮助人去理解或实践。90后处于全球化时代,再没有前辈能告诉他们如何去理解、判断新事物与新状况,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他们同时看到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多压力或矛盾,比如经济下行、泡沫破灭,在短期内崛起又倒闭的独角兽公司。所以,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机遇和风险都持续攀升的时代大平原。

我们称他们为“游牧青年”,因为他们就像在一个大平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周围没有一条确定的路,要走哪一个方向,一切都取决于他们自己。他们不断脱嵌于既是保障也是束缚的家园故土——例如上一代的教育与职业路径、性别与婚姻规范等,去面对未知世界。游牧原本意味着这个群体没有固定的家,他们需要不断地追逐水草丰美之地,不停流动,甚至可能每天都会变。每一天他要去考虑自己现在手里有什么,可能会面对什么环境。前面是一条河还是树林,有危险的动物吗?一个游牧者每一天都要做选择,转右、转左或者往前,为了活下去,必须做正确的决定,不然明天可能会死。时代的瞬息万变使面对未来风险的焦虑不断滋生,游牧成了他们的生存法则。

我们经常在90后甚至95后那里听说,他们进入了中年危机,甚至25岁危机。因为他们可能观察到,周围有35岁左右的人因为创造力不足或者活力不如年轻人而被解雇。这会让他们感到没有职业安全感。

年轻人在“迁徙”、“流动”,也说明他们在不断进行自我迭代,发现新的自我。我们观察到一个新的趋势,叫做Minternship,就是“中期实习”。意思是,年轻人会从一个行业离职,切换到完全不同的领域,去获取全新的技能。为了完成转型,他们可能会到新领域去做实习生。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咖啡师在30岁的时候辞职,转而要去当律师。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切换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知道生活当中随时有新机遇,自己在一生当中会有几种职业、几个发展方向。

《境界》:与其他世代相比,他们会更焦虑、没有安全感吗?

Barnabas: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他们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前辈可效法。他们很焦虑,没有安全感,没法享受到所处的年龄段应有的轻松感。焦虑从他们更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人10岁、11岁就开始考虑未来规划、如何赚钱。他们成熟得太早了,太现实了,这导致他们面对任何一个选择都会感到很大的压力。他认为如果现在不做正确的选择,一旦失误,后果十分严重,可能一生都错下去了。十几、二十岁,他们就对每个机会过度考虑,把所有小事都看得很严重。如果想朝哪个方面再发展一下,或者做一个小创意,他都要想清楚这个对未来是否具备重要价值。

《境界》:这样压力太大了。我们在他们这样的年龄时不会有这么大压力,虽然对未来也很茫然,但会尝试做一些喜欢的事来发掘自我,不会认为现在做一个小决定就会对人生有多大影响。

Barnabas:对啊,80后一般会说:“我们试试看吧。”我们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但如果真的问自己现在努力的方向跟未来有多大联系?其实并不那么清楚,我们会抱着先试试的态度,然后一步一步来看究竟如何。但他们不愿意这样,他们认为这样面对未来很傻或很不安全,如果你要他去做一些自己不那么确定的事情,他会觉得未来全都完了。

多元化的成功标准与饭圈文化的造神

《境界》:我们一般会以为,9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深度自我,而不用仅为生存而去打拼,会更轻松一些。

Barnabas:问题没那么简单。一个中产家庭或更富裕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虽然可能不用赚那么多钱,但他们会想或被要求,自我实现水平不能低于家庭目前的社会位置,不能拖垮家庭的社会地位。作为个体崛起的一代,自我实现是主要的追求,虽然他们明白,父辈的成功标准或者世界的标准未必值得跟随,但究竟以什么标准衡量自己?哪种标准才算正确?可否按自己的喜好建立标准?他们也没把握,所以压力反而更大。

以前的成功标准简单统一,比如有房有车,去国际化大公司等等。现在多元化的确带来好的部分,但人们忘记了多元化也会产生新的压力,会带来如何选择成功标准的焦虑。有人想去创业,有人想当网红,一些人追求在某个领域成为大神,有的人认为建立家庭、关系美满就很成功,还有人认为过简单生活,每天在海滩上晒太阳最好……究竟自己该选择哪一个?对90后、95后来说,不仅存在选择的焦虑,有时他们觉得没有一个标准适合我,我要创造一个标准,但新的压力又来了,我有能力创造一个标准吗?

《境界》:您怎么看90后、95后里出现的饭圈文化、汉服文化、炒鞋等社群文化?

Barnabas:这些都不是随便玩玩,我们发现,他们肯花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东西背后往往有丰富的文化故事甚至历史,还有一个强大的社群,形成一种独特的互联网社群文化,并非只是一群年轻人喜欢某种东西这么简单。他们是第一代“数据原住民”,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说,线上跟线下的世界一样真实。线上世界里他们可以成为各种角色,获得各种身份,并不是他们在扮演谁,而是这些角色、身份代表他们自己个性的不同维度,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这些社群文化可以给他们一种框架,帮助他们理解自我,想想他们应该怎么生活,或者自己有什么生活原则、价值观。同时,他们也觉得这种玩法代表自己的某种能力。

《境界》:现在的饭圈文化已经不是以前人们理解的追星,他们演变成了有组织规则、权利义务兼具且目标明确的圈子,有非常专业的做法,有人负责拍照修图发图,有人负责视频剪辑,有人负责转发和数据,有人负责其他人对自己明星的评论。

Barnabas:对,饭圈文化远不止追星那么简单,他们对自己的玩法感到十分骄傲。这种玩法给他们带来快乐,让他们找到归属感。游牧者常会感到孤单,归属感对他们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如果他们在一起努力的话,能把喜欢的明星人气提高,甚至冲上排名榜成为第一,这让他觉得很有力量感。影响力对游牧者很有吸引力,他们恐惧自己没有任何力量,饭圈的玩法让他感觉到他的力量。他们还可以用他们的专业能力来表现自己,这会提高他们的价值感。

《境界》:从信仰的角度,基督徒可以怎么看待这些社群文化?

Barnabas:如今互联网产生了这么丰富的社群文化,我认为里面有一部分有撒但的影响。撒但非常聪明,了解人心的饥渴是什么。对这一代人而言,超越生存层面找到意义是他们的饥渴。为了让他们不选择基督,撒但给了他们许多选项与路径,让他们以为可以从中找到人生意义。

从根本上说,饭圈文化在玩谁是上帝、谁是主的游戏,他们的基本模式是在拜一个明星为偶像,在造神。同时,饭圈的造神玩法不仅如此,他们还颠倒过来,他们可能认为这个明星只是我的玩具,因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左右明星的影响力,我才是主、我是上帝。

作为基督徒,这些文化提供给你的东西,比如说归属感、能力感或意义感,如果你真的跟随上帝,在上帝里面可以找到正版。饭圈文化这类不应该对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有太大的吸引力。

《境界》:我知道你们教会有一些演员,基督徒应该怎样看待明星信主?

Barnabas:如果一个基督徒看到某明星成了基督徒,就特别开心并引以为傲,我想他还不算一个成熟的基督徒,需要更多了解基督徒的身份与上帝国度的涵义。

他们不喜欢机械性派工作的老板

《境界》:李开复在一篇访谈里谈到60、70、80后的职场人士会被升职、加工资、给股权吸引,但这一套对90、95后几乎没什么用,他们可能更在乎公司的午饭怎么样。

Barnabas:与其说90后、95后不考虑薪水,不如说他们不只看重薪水,他们还看重其他要素,比如公司的午饭、学习的机会、可否在咖啡馆上班、办公室的空气质量等等。除了赚钱,他们期待工作有更多层面的意义,他们也认为除了工作,生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事。

《境界》:他们很追求完美吗?

Barnabas:他们比较多元。当然我们可以说他们更挑剔,因为他们比前几代懂得更多,考虑的因素更多。而网络化社会的成熟,让过往的一些经验崩塌,他们相信工作还有很多可能。网红只需要一台手机就可以联结世界,凭借独特的自我展示与才华,撬动自由与财富。90后、95后每天在抖音、快手看到很多网红视频,内容丰富到不可思议。比如吃播,以前你能想象一个人每天靠吃就能赚钱吗?吃播网红不仅每天可以吃自己想吃的,而且每天有几百万人看他吃东西,还给他钱,品牌还给广告。多么完美的工作!年轻一代会想,毕业之后,我不一定要去办公室上班,未来有无限可能。

《境界》:90后、95后在职场被称为爱裸辞、喜欢挑战权威,您在公司有不少年轻下属,对你的领导力有怎样的挑战?

Barnabas:在前几代人眼中,老板距离很远,高高在上、很有权威。如果不讨老板喜欢,你很可能被炒,所以很听话。但90后、95后一般家庭条件较好,短期不工作也不担心没有饭吃,他们可能永远都有饭吃。他愿意工作不一定为赚薪水,只是为了体验学习。

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也不想要一个机械派工作的老板,今天让人做这个,明天让人做那个。他们希望的老板更像人生导师,能帮助他们成长,教给他们很多做事以外的东西。他们喜欢的老板是愿意开放的类型,他们想快速学习到一个成熟的人看事情的角度、方法及框架。联系到教会的牧养,他们的这种需要很像耶稣的门徒训练。可惜,一些教会和信徒理解的门徒训练,就是去上一个查经班或者培训班。在《圣经》里我们看到耶稣如何带门徒,他不仅讲道,也和门徒们一起吃住、一起做客、一起服侍。对年轻人而言,像耶稣一样做老板会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境界》:作为一个忙碌的公司COO,你有机会实践这样的理念吗?

Barnabas:我们公司有七十多人,首先,我要去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其次,要花时间和他们面对面交谈;第三,约他们喝咖啡。当然,我的时间使我做不到约每个人喝咖啡,但我会尽量与我负责领域里的同事建立真实的关系,让他们知道我不是把他们看作工作程序里的一环,不是看他们如同机器,而是看重他这个人,愿意和他建立真实的关系,帮助他成长。经常有许多已从我们公司离职的同事特意回来找我聊天,告诉我他们的生活近况、继续向我寻求生活上的建议。虽然他们不是教会中的基督徒,但我们的关系就像牧养的关系一样——他们把我看作他们最亲密的导师和建议者之一,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板。与他们成为朋友,成为如牧者一般的导师,对我来说,是从上帝而来的深度呼召和祝福。

《境界》:记得上次采访您提到工作八年,没有一个同事信主,自己曾有挫败感。现在有什么进展吗?

Barnabas:前段时间真有一个同事信主了。虽然不是我传的福音,但我参与其中。公司招了两个基督徒,我提议我们在公司组织一个小团契,每周一次祷告会。结果他们告诉我,有一个同事对信仰有兴趣,想参加我们的祷告会,我当然同意了。上个月我听说她已经受洗了,我非常开心!

开放家庭给这个破碎的世界

《境界》:与其他世代相比,90后、95后对脱离传统规范的婚姻、性别、女性角色有了更开放的态度,这些会对教会的牧养带来怎样的挑战?

Barnabas:按《圣经》所启示的,末后的世界会越来越破碎,婚姻、家庭成为这破碎中的一环。人们越来越不了解婚姻、家庭的意义何在。年轻一代越来越多人支持同性恋,讨论开放式婚姻、女权,因为他们大多在破碎家庭长大,很少见到幸福的家庭。当世界告诉他们同性恋、女权代表了自由、平等,他们会觉得:“对啊,这是自由,这是平等,多好啊!”

撒但很狡猾,它把错误的模式链接到一些很深刻的价值概念上。其实这可以成为教会的机会,因为上帝对这些价值概念有更好的解释与教导。可惜有时教会做得不够好,或说忽略了全面教导上帝的心意。教会告诉他们女权不对,因为男人是头,女人是帮助者。他们会问:“为什么?为什么女人是帮助者?”有些教会简单回答:“这是上帝的教导。”我们可以按照圣经的教导给出全面的解释,让他们知道上帝的“平等”比世界的平等好多了。如果教会把《圣经》里有关这些价值概念的丰富与美好传递出来,比如创造的秩序、男女在人格和地位上的平等、男人做头应负的责任,他们就不会被世界上的概念迷住。

《境界》:确实如此,一些教导只强调婚姻关系中女性的顺服,有时单方面给女性很多属灵压力,让她们承担许多痛苦。

Barnabas:这是非常错误的,丈夫与妻子对婚姻都负有责任。教会应该让世界看到真正的家庭应该呈现怎样的面貌,什么是美好的婚姻范式。现在90后、95后不愿意结婚或者不愿意生孩子,因为他们看到的大多是不好的婚姻,他们不知道结婚与生育的意义。世界趁机告诉他们,你结婚会失去什么,你生孩子又会失去什么,他们就信了。

教会有责任让他们了解上帝赐福的婚姻,让他们知道结婚与生育会让自己得到什么。有的教会没有注意到家庭建造的重要性,更注重各种活动,办慕道班、查经班。当一些年轻家庭有了小孩开始忙碌,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参加活动,就被渐渐边缘化。这很可惜。教会应该多想想如何保护家庭,而不是和世界上的工作一样去争夺家庭。教会要把基督里的美好家庭开放给这个情感破碎的世界,让年轻一代看到盼望所在。

《境界》:牧养90后、95后,教会还有哪些意识需要提升?

Barnabas:刚才已经谈到,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门徒训练,这点尤其重要!牧师可不可以像耶稣一样开放自己的生活,让弟兄姊妹看到自己真实的人性的一面,看到牧者的得胜也看到牧者的困惑?不要在家和教会像两个人。要多想想如何让年轻一代感觉到爱,无论是上帝的爱还是弟兄姊妹的爱。不要因为活动、事工而忽略了人与人的关系。90后、95后的游牧特点让他们很在乎有没有人看重他们,有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做朋友。牧者面对他们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要花时间了解每一个人,你只需要爱他,他的问题上帝会解决。如今好多牧师觉得累,因为他们忙着去解决一个又一个人的问题,而没有想如何去理解、爱他们。如果看到上帝的主权,你不需要担心他,解决问题的事上帝会做。

其次,要重视圣灵的工作。新一代他们问的问题常是:“我要怎么活?”他们要得到答案,需要真理需要研经,也需要圣灵活泼、个人化的带领。

片尾曲:新心音乐《倘若》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