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暴风雨过后的夜晚,我搂着两个高烧的孩子,和十岁半女儿深谈:“妈妈会和你一样小信、软弱,而且比你身上带的污秽、老我可能还多。因为你从小生在神的家,而妈妈前三十年都在罪里,请你原谅妈妈的软弱。我不好的地方,你看到了请不要效仿,要为妈妈祷告!”
《境界》独立出品【亲子时间】
文|哪哒芬芳
“我妈妈是个假冒伪善的人!”
假冒伪善是我最深恶痛绝的一个词。我一直确信自己活得真实、真诚、透明,从来不遮拦和躲藏。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这个词挂上钩。
女儿不到十岁的时候,教会的儿童主日学老师给孩子们解释什么叫假冒伪善。孩子们不明白,于是老师说:“就是自己说的自己都不做啦。”我的丫头立刻举起手来说:“那我妈妈就是个假冒伪善的人!”
后来有同工告诉我,孩子的主日学老师跟人议论我是“说的和做的有差距的姐妹”,证据就是“她自己的女儿都会这样说!童言无忌,说出来的一定是家人最清楚、外人却不一定看得见的真相吧。”
我听到后瞪大了眼睛问女儿:“妈妈的确不完美,所以需要上帝。可是我不是假冒伪善啊。你为什么这样说妈妈呢?” 女儿天真地看着我,“妈妈叫我嘴里有食物时不可以讲话,可是你自己教我的自己不做!你和阿姨们总是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嘴里有饭还不停地说呢!”
九岁女儿当年的无忌童言给我带来非常深的触动。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在教会中长大的许多青少年,成人以后会远离信仰,甚至认为这个信仰不够真实。感谢主,我的心慢慢被上帝开启。我告诉自己,如果我盼望自己的孩子得救重生,我必须在他们面前活出一个虽然不完美、却一定要真实的属灵生命。
我热切盼望孩子信主,但是我绝不愿意孩子习惯父母的各种美善教导, 却在成人以后突然察觉,所见到的生命见证不真实,从而离弃信仰。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在年幼的时候,心里面最高大的英雄都是自己的父亲、母亲或老师;而长大懂事了,忽然发现心目中的英雄其实与现实有许多差距。
在那次经历后,我开始常常提醒自己,在儿女面前我不需要做一个刚强属灵的母亲, 而应该是一个真实、 有血肉、有软弱,但是愿意依靠上帝、经历上帝的母亲。然而,在孩子面前放下做母亲的架子,向孩子道歉,显出自己的软弱,不避讳自己的缺点,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
“破罐子破摔”的妈妈
女儿读六年级的时候,丈夫被美国公司外派,回到北京工作两年半的时间。因为身份和孩子入学问题,没有同行的我们母子三人留守在美国家中。
连续几年,美东的飓风超级强大,让我们母子三人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恐惧和难处。
一次,镇上海边住宅大都浸在水里,我们家里停电超过十天,两个孩子都得了浓毒性咽喉炎,高烧不退。飓风里的初冬使得没有了供电和取暖的家格外寒冷。我们母子三人只好点上木柴,围在燃烧的壁炉旁取暖。两个孩子裹着羽绒被,趴在被炉火熏热的地板上。
家门口的马路上横躺着缠绕电缆倒下的大树,天然气加油车没有办法开进来补给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冰箱里的食物开始变质,我们又无法开车出去带孩子们找吃的和看病。那天,我蜷着身子坐在墙角,手里紧握着小心翼翼存留的不到一半电量的手机,绝望地盯着它漆黑的屏幕。 我是多么希望有人给我一通电话,告诉我有人在惦着我,有人愿意来帮帮我。
时间就这样过去,在寒冷的空气和孩子们不断攀升的体温里停滞。我无法祷告安静,长期积聚的劳累、绝望和无助开始转化成愤怒和委屈,突然间情绪失控,放声号啕大哭起来。之后,我开始不住地倾倒自己心里的苦水:丈夫对自己的劳苦的忽略和失联;父母对身体软弱的妹妹百般呵护却从来把我当做铁姑娘,好久不来电话问候一声;婆婆从我怀孕呕吐到现在就没有关心过。
我大声哭诉着,已经完全是一幅破罐破摔的样子, 直到高烧的女儿披着被子站起来,对我大声呵斥到:“妈妈,你听听你在说些什么?这是你的祷告吗? 你现在抱怨的上帝都听到了!你不怕失去你所抱怨的这些吗?”
我愣住了, 这不都是我教导她的话吗?我绝望地从地上跳起来,一边哭一边对孩子大声叫道:“你不要跟我这样讲话!妈妈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我不是机器!”
过了很久,我终于累了,安静下来。积聚了多年的劳累和坚强,经过这样的发泄,忽然觉得在孩子面前成了一个没有尊严、破罐子破摔的母亲。我发现,我不再是那个再累都不会喊累、再疼都不会歇息下来、再难过都不在孩子面前流泪、再睡眠不足都不会推掉教会服侍的坚强母亲。
失落和沮丧里,我觉得有种莫名的轻松。
孩子,请为我祷告!
在那个暴风雨过后的寒冷夜晚,我搂着两个高烧的孩子,想了许多。我和只有十岁半的女儿有了一次非常深的交谈。我诚恳地告诉她:“妈妈会和你一样小信、软弱,而且比你身上带的污秽、老我可能还多。因为你从小生在神的家,从小学到的都是神的话语,难处当中也会祷告。而妈妈前三十年都在不认识真理的罪里面,信主以后,过去带着的罪、老我,清理起来好难。所以请你原谅妈妈的软弱。我不好的地方,你看到了请不要效仿,反而要怜悯、要提醒,也要为妈妈祷告!”
在以后的日子,我和女儿建立了一种非常棒的交通方式。虽然独自承担教养两个孩子和繁重的教会侍奉,我反而在青春期初期的女儿面前突然活得非常坦然和真实起来。
当我特别劳累、发脾气的时候,我会请求孩子们的原谅,告诉他们妈妈很软弱,需要他们体谅和帮助,需要他们为我祷告可以更坚强, 也请他俩为自己祷告,求神给他们力量可以帮助妈妈。
当我服侍中委屈流泪的时候,我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强作欢颜,而是在和女儿的谈心中可以恰到好处地告诉她妈妈在难处里,需要她为我祷告,求神帮助我可以走出困境。
女儿也同样敞开心扉,告诉我她在学校和教会青少年团契服侍中遇到的冲突,非常认真寻求妈妈的建议和帮助。同时,她甚至给我许多非常有智慧的开导,带着不到五岁的小弟弟给妈妈许多温暖的亲吻和拥抱。
她告诉我,我们在上帝眼中是什么样最为重要,在人眼目和话语中所受的误解和委屈上帝都知道,我们不需要靠着自己的言辞来辩解和申诉,因为沉默就是力量。
她告诉我,她所看到的妈妈是在人前人后都尽心侍奉的好工人,上帝都知道都纪念。女儿有时还会帮助我分析问题,提醒我哪里做得不好,并且开口为我祷告,求上帝帮助我改变。
那近三年每天接送她的上下学之路,是一段宝贵的独处,成了我们母女两人互相倾诉和彼此祷告的时间。 怎么都不能忘记在那个春寒料峭的午后,我开着车带女儿去纽约参加入学考试的情景。当时我因为紧张,在祷告中不断呼求神的怜悯和帮助。轮到女儿开口的时候,孩子平静地说:“亲爱的主耶稣,感谢你给我生命里的各样丰富预备!我知道你已经为我绘制了人生地图 (you have mapped my life),求你帮助妈妈和我不为我前面的道路忧虑。”
别把自己装在属灵的套子里!
这些年来我和丈夫一直为孩子们信主祷告,也花心思带孩子们查经读经;我们每一天求主的智慧,使得我们更多、更有效地教导和带领孩子们进入真理,也要在孩子面前如同在慕道的福音朋友面前一样,活出好的生命见证。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使得女儿真正走进信仰的却是一个如此软弱、真实、并且常常祷告、时时依靠上帝的妈妈。每当我听到女儿的提醒、劝勉、祷告带着神的话语和力量,句句掷地有声, 我觉得自己的认输服软实在是太好了。
其实,我知道主回报的是我终于肯谦卑下来,不仅在他的面前,更是在我所服侍和带领的孩子们面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孩子们的带领者,在真实里和孩子一起经历全新的成长和蜕变的其实是我自己。
事实上,放下属灵面子、活出真实的生命的确是容易说、不容易行的事。许多时候,当我们知道我们在鼓励帮助人、建立人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装在属灵人的套子里隐藏软弱,或者不确定在这些人面前表达流露自己的伤痛和需要,会不会使人绊倒。
在初信者、未信者和孩子面前为主作见证,是我们都渴慕的,更是蒙神喜悦的。但我们的神岂不是查验人心思意念的神吗?他岂不是告诉我们不可以做假的见证吗?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灵里面的自由岂不是上帝最宝贵的吗?
我们常错误解读为人父母的尊严,误解属灵人的真正意义,在虚伪的属灵面具里失去孩子们的敬重,失去我们所服侍的人对我们背后的信仰的确信。这样的面具背后刻着我们最深切的罪:骄傲。
当我们在无助和流泪中寻求和信靠,我们所带领的人将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所信的真实, 知道他们也可以、更被允许经历这种软弱和真实。
我们的诚实使我们可以真正的谦卑面对我们的神,而我们的软弱显出神的刚强、见证神的能力,彰显基督徒做上帝儿女而得着的真盼望和真自由,盼望那赐信心和力量的主让我们的信心与见证诚实无伪。妈妈,你温柔吗?文/郭颜 ( 图:朱春林)
图:作者丈夫朱春林画中的妻子和女儿
清晨是最令我发愁也最容易发火的时候。我真心不愿打碎孩子的美梦,每天我都需要叫孩子起床多次,她才肯从被窝里慢腾腾地钻出来。去卫生间刷牙洗脸也是慢悠悠的,趁我不注意时还会光着小胳膊小腿跑到沙发上继续睡一会儿。
为了让她不赶着吃饭,提前预备的早餐已经从餐桌移到车后座。每次上车前,有时还要上个厕所,在分秒必争中她都很淡定地保持慢节奏。
北京的交通状况是晚出门10分钟就会在路上堵很久,我再开车回家,路上就要花掉1个半到两个小时。如果遇上交通事故,早7点多出门,快中午了才到家。路途中,你争我夺,不按规矩超车,开大灯晃人,狂按喇叭。遇到车辆汇入的路口,四五行车辆一起混乱地涌,谁也不让谁!与其说是交通状况不好,不如说是世风时下,人心不古,许多交通拥堵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有次去送孩子,就发生了5起车辆相撞、追尾的现象。
我的急性子受不了孩子的磨蹭,更让我难受的是我的美好人生就这样消耗在路上。为了接送孩子,我要牺牲掉我的阅读、学习、工作,这妨碍了我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我心里不甘。看着磨蹭的孩子,我会失控地吼叫:“快快快!!要迟到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为了提高早上效率,我从丈夫学校找来一个小王阿姨,每天一早来帮我半小时。她跟我一样有两个孩子,因为工作的繁重,基本管不了孩子。小王阿姨的大女儿已经17岁,在昌平上寄宿学校。小儿子9岁,每天早上自己在路边小摊儿买个包子鸡蛋,中午在学习吃,晚上回来自己煮个面条,作业都是自己完成。
上学就是父母每月花500元跟几个学生家长一起租个金杯车。不过她很忧伤地告诉我,孩子各方面情况并不好,学习也不好,但他们也顾不上孩子,要生存,没有选择。因为没钱没地位,大女儿甚至看不起他们夫妻,他们一旦看着孩子哪儿不对,想管教,女儿反过来会说他们没本事没钱,没资格管教她。
今天是周一。经过周六周日,周一往往是大堵车。我已提早把早餐预备好了。孩子好像还活在周末,从我第一次叫她起床到现在,20多分钟还赖在床上,10分钟之内再不出门,我们就要严重迟到。我扯开嗓门一如既往地吼她。阿姨也过来劝我:“你的孩子比我俩孩子好多了,孩子都会气父母。想开一点。对孩子还是要温柔一点,吼是没有用的。你的家庭多幸福啊,我真是羡慕。”
然后孩子睁开惺忪的眼睛,突然问我:“妈妈,你温柔吗?”
孩子真是个小机灵,又继续背了圣经中八福中的第四福:“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这周教会主日学作业,老师留的作业就是要父母帮助孩子背诵这段经文。没想到她不单会背,还应用在我对她的态度上了。对于平日经常对孩子叫嚷的自己,面对孩子的提问,噎得我说不出话来。面对这句经文,我的心被扎个透。
孩子刷牙洗脸梳头,穿好衣服后,我们出门了。今天的早餐只能在车上吃了。
路上奇堵。孩子在车上吃完早餐,跟我聊天,她说:“妈妈,什么是温柔呢?是不是说话细声细气啊?妈妈,你温柔吗?”
我无言以对。
开车途中,我想到莱尔的《马太福音释经默想》写过:“温柔”指的是那些有耐心和知足心的人。他们不快快发怒,他们愿意忍受在地上不受尊重,能够承受伤害却不怨恨。这样的人有福了!
又想到侯士庭也说过: 真正的谦卑是体认到上帝比我更能妥善管理我的生命,是调整自己的生命朝向上帝,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了解他、甘心顺服他。我“是”什么远比我“做”什么更重要,“我在基督里”远比“我在自我里”更重要。生命乃是源于上帝,而非一连串的自我成就。只有经过羞辱的人,才找得到真正的谦卑。人都喜欢不断采取主动,表现自己很有本事,很有才华。耶稣却甘愿成为仆人,谦卑至死,以顺服上帝的旨意。
陶恕(A.W.Tozer)在《渴慕神》中也说过,一个柔和的人,已经接受了神对于他生命的评价,他非常满意地安息下来,让神来决定他的价值。他会忍耐等候那一天,每一样东西都要得到真实的标价,那时候义人要在他父的国里发出光来。他只愿意等候那日子的来临。同时,他得到了使他的心享安息的地方,他以柔和的态度行事,他有喜乐的心情让神来保卫他。
堵车的一路,我的心也堵了。想想小时候,每次做错了事,爸爸都拉长着脸严厉训斥,以致从小自我形象都很低落。常常躲在桌子底下,躲在大衣柜里来逃避父母的吵架,盼望着长大离开家,有一块安宁温柔的空间,心可以放松下来,可以没有暴戾的脾气和吵闹的声音。
不知不觉为人之母多年了,自己却成为跟父母一样乱发脾气、爱训斥孩子的人。“不快快发怒,忍耐等候,谦虚温柔”这些词在我内心翻腾着。
我常为接送孩子悲叹,更为自己宝贵的人生就这样被接送孩子和堵车生活荒废了,心里有一股隐藏的埋怨,堵塞的怒气。
看着昔日的女同事,女朋友,开了店,升了职,投了资,出了书,被正式按立。反观自己每日生活基调,无非就是厨房三餐的烹饪,越来越讨厌的堵车,脱不了的平庸、琐碎,就陷入一种可怕的对磨蹭孩子的怒气,和对主的隐藏的不满和埋怨中。
从道理上我知道什么是上帝对一个女人的呼召,也知道若顺服这样的呼召,平凡的日常生活就会充满感恩喜乐的荣光,也深知婚姻彰显了基督与教会的奥秘,男人要像基督爱教会一样为妻子舍己,而女人要像教会顺服基督一样,生儿养女是恩典的管道。
但现实生活的我却希冀借着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社会的认可才证明自己的价值,把家务事看作不务正业。我看重人的评价和眼光超过了主,因此内里积蓄着隐藏的埋怨、苦毒和怒气,貌似是对着孩子,其实是对着主的。我多么不满意主给我的这份带领,而埋怨为什么不是别的,更光彩更热闹更有价值的路呢?
我一直厌恶和逃避生养儿女的责任,想着信主10多年来,一直忙于读书、工作、教会,心一直不能完全回到家里,不能踏实落地、心甘乐意地完全为家庭为孩子舍了自己的爱好追求。有次女儿生病发烧到38度多,赶上教会开同工会,我还是撂下生病的孩子去开会了,而且认为这就是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快到学校了。我终于鼓起勇气跟孩子说话。“孩子,妈妈不温柔。妈妈对不起你,总是跟你发脾气。求主改变妈妈,使妈妈成为温柔的人”。
“妈妈对我发脾气都是为我好。妈妈,是好妈妈。”孩子的回答让我的眼泪不自主地流淌了。
送完孩子,我车停路边,在小组群里发了代祷事项:“求主让我回到家庭,在家庭里活出温柔,爱,舍己。求主让我对主的呼召说:我愿意。除去心中一切主之外的依赖和追求。除去假冒伪善和一切虚假的信,对主的爱和渴慕超过一切。脚踏实地专注主在家庭里对我的呼召,并成为殷勤的人。”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