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座逃城

人人都有一座逃城

导读:你在逃什么?我们只相信自己,不允许任何人看到我的真相。我们的逃生舱里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于是那个逃生舱就成为漂浮在宇宙中的小小地狱,与爱绝缘。我们此生最不愿承认的,就是我们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竟然那么相似。是时候了,结束你我的逃城岁月。

《境界》独立出品【主编连线】

文 | 刘阳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还记得年轻时第一次失恋,好痛,好像有人吊着你的食道、动脉、胆管打秋千。怎么办?赶紧把金庸抓过来,让自己沉迷在小说里,不去感受那个痛。

我曾以为自己是理想上进的好学青年。一下子人间清醒了,架子上那些书原来就是我的逃城啊!一本书只要几十块钱,又可以营造出清高的人设,只要你耐得住寂寞,特别适合消费降级的时代。我可以躲进里面,除了缓解痛苦,更常被用来掩饰自己不敢尝试新东西的懦弱和社交的胆怯。

逃城是摩西负责为以色列人设立的六座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进去躲避仇家,有点像美剧里特工藏身的安全屋。后来回想,我躲进书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小父母就很高能,你的任何一点状况随时可能刺破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水床,各种语言、情绪“哗啦”冲下来瞬间淹没你。只有当我看书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可以放心地离开我,让我被盯紧的皮肤得以呼吸。打开书就像推开哆啦A梦的任意门,通往一处安静稳定的时空。

大学毕业,一个人来到北京工作,基本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我认识了一帮喜欢旅游的朋友。他们混得都挺好,一到假期就跑出去徒步、露营、爬野长城、骑行川藏线。他们也是在逃人员吗?他们逃什么?我没有机会问他们。

童话里三只小猪盖房子,稻草的、木头的、石头的。生活里,我们用书盖房子、用酒瓶盖房子,用电脑盖房子。人喜欢靠自己凿存水的池子,搭不能避难的安全屋。

幸存者心态

摩西设立逃城,相当于给以色列人提供了一项司法救济,庇护那些罪不至死的过失杀人者。毕竟如果因误杀激起家族之间的互相报复,社会成本太高。但无心也要承受代价,不能擅自出城,别到死者家属面前晃悠刺激人家,否则后果自负。什么时候可以安全回老家呢?要等到当时那一任的大祭司死去才行,留了一个获得特赦的可能。

没有人比摩西更能理解这项制度设计的善意,因为他就是一个身背人命的逃亡者。他还做王子的时候为同胞抱打不平,不知道是因为出手太重还是失手,结果打死了埃及人,被迫逃亡。神藉着妻子岳父一家人让他有了一个安全的喘息之地,可以在放羊之余反思人生。

虽然已经娶妻生子,生计无忧,但逃城岁月重塑了他的性格。作为一个失败者,他已经被放逐出自己的族群,幸存者大难不死,如惊弓之鸟,日子得过且过、无心搞事。因此当神的呼召临到,不是摩西故意摆架子,实在是心已半残、无力回应。最终在神的鼓励、允诺并配备助手大力扶持之下,摩西才接单。一个人只有走出幸存者心态、摆脱逃城情结,才能再有未来。

在东亚,很多年间,香港都被周边的华人当做逃城:印尼排华赶出来的、被越共柬共杀剩下的、大逃港的内地人。今天,我们不再需要一座具体的地理上的逃城,耶稣基督允许我们把祂当作逃城,我们觉得外面有风雨、世界有危险,随时可以躲进祂里面喘息、疗伤,因为在祂里面的就不定罪了。挑战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了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确保自己活命,现在选择相信神是我们的安全保障,不用再封闭自己,无须随时准备继续逃亡,需要一个过程。

你在逃避什么?

有一位牧者,童年父母离异,父亲生意成功,母亲是优秀运动员,退役做教练。双精英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父母各有自我价值要追求,视孩子为牵绊,同时又用高标准要求孩子。这导致他的自我形象低落,年轻时就开始酗酒,在异性的怀抱里寻找父母没有给他的情感连接。

生活一团糟的时候他接触到福音,神迹般一夜戒掉了所有不良嗜好,然后辞职去读神学院,毕业后投入植堂,很快就成为众人的榜样。他对神充满感恩,自然希望全家人一起跟随神。他成了妻子孩子属灵状况的监督。家人很辛苦,女儿青春期就逃进各种上瘾行为里。他认为都是因为孩子的悖逆和魔鬼的攻击。直到女儿入狱,神你为什么允许这些发生?他终于愤怒到崩溃,不得不暂停服事。

在痛苦的反省中,他终于意识到,他用投入各种宗教活动迅速替自己打造了一个形象,从过去的羞耻中拯救自己。他仿佛以耶稣为逃城,实则躲在宗教体系里。以前他的父亲用学习成绩要求他,总觉得他不够出色;学习不够好那就运动吧,母亲在这头等着他呢,在运动天赋上他又不如母亲。神接纳的爱的确改变了他,他不再用世界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但,他却拿起了属灵的标准,神的标准岂不是更难达到?因此家人从未得到他的认可和称赞。

被宗教包裹的自我最难被认清也最难改变,神成为人合理化自我的根据。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以耶稣为逃城,我们心里只相信自己,最终选择了以自己为逃城,对我最好的永远是我自己,不允许任何人进去看到我的真相。我们的逃生舱里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于是那个逃生舱就成为漂浮在宇宙中的小小地狱,与爱绝缘。

我们只选择让耶稣看到那个因为受伤藏起来的自我,为要得祂的恩典怜恤,得弟兄姊妹的同情帮助。但那个因为犯罪藏起来的自我,因为羞耻而躲起来的自我,我们却死死护住,绝不敞开。太多人把教会当作逃城,而这就是我们在教会习得的生存之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教会也有了江湖习气。

这位牧者在逃什么?表面上他是逃避原生家庭伤害的幸存者,但最深处的逃避是逃避面对自我的真相:他的父母因为他解不出奥数题、游泳姿势不标准家暴他,他则因为孩子背不出圣经金句家暴他们。原来他和虐待他的父母的区别,只是打人的理由不同而已。我们此生最不愿承认的,就是我们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竟然那么相似。认识到这点,他的受害人身份就破产了,他不能再躺在上面找借口;他不饶恕父母的理由也破产了,他都可以被赦免,和他一样的父母为什么不能被赦免?

福音不是我们很属灵原谅其他罪人,而是我和那个需要我饶恕的人一样需要站在主的脚前蒙赦免。他向家人流泪道歉请求原谅,每天为他们祷告,帮助女儿抚养孩子,重新建立关系。直到离世前三年,妻子终于对他说:“我们感受到你的爱了。”

在自我的逃城里,我们的心如拳头握紧,将自己封闭,周围的人感受不到我们的温度,我们是捂不热的石头。当耶稣的爱轻轻环绕、温柔触碰,开启我手我心,如花朵一瓣又一瓣绽放。原来野百合也有春天。我们在耶稣的爱里,每处伤疤都重新开出花朵,等待秋天的结实。

在自我的逃城里,我们一边逃避自己被造的特点,不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一边逃避自己犯罪的倾向和动机,把自己装扮成圣人。耶稣让我们用祂的眼光看自己,接纳完整的自己。

是时候了,结束你我的逃城岁月。别忘了,耶稣是比摩西更尊贵的大祭司,如今这位大祭司已经死在十字架上,祂所赐下的恩典,包括对所有躲在逃城里的人宣布祂的特赦:小子们,你们可以回家了!祂知道,许多时候我们就是在逃家。我们一直逃避的事物,被我们扛在自己的肩膀上。现在,祂鼓励我们以被接纳蒙赦免的新身份,回到本地本族本家,做一个正常人。那是失落已久的艺术。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