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岳母大人

拜见岳母大人

导读:中国人向来谈论婆媳关系比较多,圣经也专门有一卷《路得记》围绕婆媳展开,很少提到女婿和岳母。没想到耶稣一出会堂,就跟着彼得走进了岳母的厨房。当福音进入家庭,会光照亲密关系的隐情、凸显三观的矛盾,并进行一场爱的替换升级。此时岳母生病,却暗藏一场属灵争战需要小心应付。

《境界》独立出品【主编连线】

文 | 刘阳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网上看到一位岳母写给女婿的《岳母手册》:1. 我永远是我女儿的妈妈;2.逗我女儿笑;3.赞美我的厨艺;4.不要关注我的皱纹;5.可以给我惊喜,但别吓到我;6.永远不要说“你妈妈又要来了”;7.我女儿的眼光毕竟没有那么差;8.我走后,你会想念我的……

我真心觉得写得还挺到位,每一条都很有内涵。中国文化向来谈论婆媳关系比较多,近些年选择和岳父岳母同住的子女也不少。圣经里专门有一卷《路得记》围绕婆媳之间展开,但提到女婿和岳母的不多,所以今天的经文很宝贵——《路加福音》4.38-39:耶稣出了会堂,进了西门的家。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有人为她求耶稣。耶稣站在她旁边,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她立刻起来服事他们。

如果是中国人来写彼得的传记,彼得与主相遇后,接下来是不是要写一些重要时刻体现彼得跟随老师的坚定和忠心,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之类的情节。但是圣经的思路不一样,路加短短两句话,记下一段小插曲。我们没想到耶稣一出会堂,就跟着彼得走进了他丈母娘的厨房。彼得也成为在新约里留下婚姻生活细节最多的使徒,不是观念的产物,而是一个活在真实世界里的真男人。

敞开家门的惊喜

福音清晰地在彼得家中留下一道轨迹:从安德烈到彼得,又从彼得传到他的妻子和岳母。彼得把握机会把耶稣邀请进自己家,每个家人都因为彼得而有机会亲眼看到他所跟随的主。妻子可能会好奇,是谁给我们家西门改了名字啊,简直改到我心里去了:我就想着老公性子不要总是那么毛躁,能像石头一样成为靠得住的男人。岳母或许有些担心,这个女婿不要冲动跟错了人,我得替他把把关,年轻人经过的事情还是少啊,早些年也有人说自己是弥赛亚,结果跟在后面的人全都死翘翘了。

我们都经历过初信的阶段,心情都透着光,恨不得赶紧把这位神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即使是我爸,我从小发誓绝不要成为的男人,我信主后立马想到他。要是他感受到神的爱改变了,家里就氧气充足了,适宜人居了。

于是父亲发现那个春节回家的我,愿意听他讲话了,这是他从仍然和他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身上已经得不到的待遇。于是他就多喝了几杯,藉着酒劲给我补课。我当然听不进去,但我信主了,而且刚信主,我努力坐在饭桌旁听他绕啊绕啊,三个小时终于从他出生讲到了1970年,我还没有出生。这也帮助我明白,他的确是我信仰要面对的一大问题,但我并不是他人生的主要问题,我只是一个中途上车的人,出现在他人生依靠自己必然抛锚的那辆老爷车上。

我不敢再具体回应他的话,免得他觉得得到鼓励继续讲下去。我很愿意告诉他耶稣是他人生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但却没有勇气再听他讲一遍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后来我有机会参与一些服事,看到基督徒最热心做的事情就是告诉人们:耶稣是他们人生一切问题的答案,但只有少数几个人拥有从主那里来的怜悯,愿意耐心听人讲清楚他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第二天我就问老爸老妈缺什么,缺微波炉还是洗衣机、洗脚盆还是电暖器?话不投机就送礼物吧!我知道没那么容易,也谈不上失望,毕竟我爸是什么人啊。我惊讶的反倒是,他从没有用嘲讽的态度质疑过一句我口中的信仰,这原本是他表露自己智商的惯用方式。他甚至带着腼腆和客气的微笑,他在客人面前总是展现自己最彬彬有礼的那一面,好像我介绍的这位耶稣就坐在他对面,是我们家的客人、地球的客人。最后爸爸成了我的家人里最先信主的。

出乎意料的是我妈的态度。我一直认为和我更亲近的母亲听说我要去读神学,直接对我说:“你们想当和尚去要饭就别回国了,我丢不起这个人,你们就留在美国要饭吧!”后来还说要绝食。那一晚我带着惊讶去团契查经,刚好查到“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耶稣提醒我们,他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耶稣毫不避讳自己进入家庭关系可能会引发的纷争,但绝不是中国人经历过的那种疯狂的纷争:夫妻之间互相告发、孩子去贴抗诉父母的大字报,这种泯灭人性的做法是赤裸裸的爱的消灭,是偷窃杀害毁坏的示范。

福音就像一张试纸,会测出同一屋檐下家人之间三观的根本分歧。每个家庭或许都有一只黑羊,很多事情都是他的错,没想到却因为黑得无法掩饰,反而首先承认自己是罪人。原本大家以为的白羊,温顺付出,自以为是受害者,却在默默掌控。父母有意无意之间编好一个故事把自己的孩子装在里面,福音会照亮一切隐情,让信祂的人得到真正的医治。

当耶稣来到彼得的家里,没有遇到任何抵触,岳母最终也一起参与服事。我们不知道这之间是否经历了什么。回想我们家的情况,曾有一次弟兄姊妹来我家,中午留下来吃饭,父母说冰箱没有肉了,只用清炒白菜待客。但即使这种情况,最后靠着神的恩典和怜悯,妈妈后来也信主了。当沈颖生病,妈妈来我家照顾媳妇6年多,她说这就是神给她的服事。

家事背后的属灵争战

在我父母信主的过程中,沈颖付出很多。网上吐槽婆媳关系时,基本都会谈到,亲生儿女顶嘴吵架怎么都好说,但做媳妇的如果顶撞长辈,往往很容易在老人心里种下芥蒂,被撒旦利用拦阻人靠近神。

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和自己父母不一样。全世界亿万家庭,可是你从小到大只在一个家里生活过,你以为每家人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包饺子的,其实那可能只是你们家的习惯。更常见的是,你对自己家里的各种奇葩情形已经习以为常了,你以为天下的男人喝了酒都以摔杯为号,宴会都在鸿门举行,烂摊子最后一定是女人冲出来解决。直到结了婚,另一个家庭的奇葩环节对你打开,于是你吃惊地发现:啊,原来南方人碰了杯可以不干掉,原来他们家过年要预备几十个红包每个红包里却只放十块钱!于是各种看不惯就出现了,所以才会有人搞出来一个“岳母手册”。

当彼得邀请耶稣回家,刚巧岳母大人又生病了。这个挑战就更大了。传福音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会遇到对方忽然头晕、发烧,人都到了教会外面,就是跨不进教会的大门。车子忽然爆胎,甚至围着布道会会场走了一圈没找到入口就回去的事情也有。这时候的考验是,不要有任何抱怨责怪,特别是不要用关心的口吻隐晦地批评对方,不要先去找原因,而要完全接受当时的情况。如果你们约好去一个地方,千万不要流露出你担心要迟到。因为生病的人,有充分的理由把自己摆在完全无辜的位置上,这时候你善意的提醒可能会被扭曲夸大,让对方觉得你在他生病应该被照顾的时候反而挑剔他,显然你并不关心他,只想着你的神和你的计划。仇敌非常狡猾,为了拖住一个灵魂得释放的脚步,会使出各种诡计。而生病是最容易让一个人体贴肉体、配合魔鬼的时候。

有一对年轻夫妻结婚不久来找沈颖。先生认为自己从一个奇怪的家庭里把妻子救了出来,岳父岳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买房,来找妻子要赞助,他们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妻子那时候还没结婚,就给了几万块钱。现在已经结婚了,又来要。丈夫不喜欢妻子和原生家庭有太多联系。想起“女婿手册”里有一条:永远不要说“你妈又要来了”。妻子承认父母重男轻女,她从小就要做很多事才能刷出存在感。但是丈夫的态度让她不舒服,她觉得丈夫也在控制自己,她有种被拉扯感,好像被双方争夺,在自己家里也无法放松下来。

显然夫妻双方都有功课要学,好在他们感情基础很好,都信主,而且愿意敞开求助。把福音带进婚姻里,不怕吵架,而要学会吵架;藉着吵架暴露的问题走进彼此生命深处,其实夫妻之间获得一个机会更了解对方,一起经历更深的医治和成长。

福音进入家庭可能带来的冲突,除了刚才提到的三观不一致的矛盾,以及隐情被光照、无法接受真相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神的爱进来之后,要进行一场爱的替换和升级,人的爱都带着争竞嫉妒和控制。人的爱不甘心被替代被超越,不肯完全为了对方的益处,养儿要防老,爱人要回报。

当爱的替换和升级发生时通常会有两个记号:一是我们感觉到神的爱比人的爱更好,神无条件接纳的爱是我们在任何人身上都没有得到过的。太阳一出场,烛火就显出虚弱,我们也不再计较蜡烛不够光亮。另一个记号是,人的爱发生改变,我们从信主的家人那里得到更多包容和忍耐,或者我们信主后给了家人更多关心和陪伴,总之是神的爱开始藉着人在家中流动。这些记号表明,耶稣正在我家炼净我们的属人之爱。

就算彼得是世界上最不需要岳母手册的完美女婿,他也无法缓岳母的病痛,无法治好岳母的热病。现在耶稣走进家门,不是叫彼得为了爱全人类的梦想放弃照顾眼前这个具体的人。很多知识分子、人道主义者、英雄,都以爱全人类为名,推开来到他们身边占用他时间的弱者,他们抽象的爱是为了写诗写口号用的,在生活里他们寄生在爱他们的人身上。

或许彼得的妻子、岳母暗自担心,我的老公、我的女婿,该不会为了信仰六亲不认,把我们娘俩双抛了吧!那些宗教人士不就常常说“人如果把供养父母的钱奉献给上帝,他就不必供养父母”吗?他们用信仰做借口取消孝敬父母的责任,目的是自己从中谋利,因为奉献给上帝的钱要交到圣殿里由他们来支配。

耶稣用实际行动示范我们该如何服事家人。耶稣进前来到岳母的床边,岳母正害热病躺着。耶稣“斥责那热病”,这个“斥责”和耶稣赶鬼的时候“斥责邪灵”用的是同一个词。这提醒我们,这个家里正在发生的热病是一场属灵争战,背后有魔鬼的搅扰。医治的工作明显在挑战撒旦的权势。但对生病的家人,《马可福音》详细记载了耶稣的动作,耶稣“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我们要看清谁是真正的敌人;对人耐心关爱,亲手照顾,对疾病背后邪灵势力却严厉斥责,敢于得胜。

一个都不能少

其实耶稣医治一个人未必要这么麻烦,但藉着一连串体贴的动作,岳母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被照顾。这位耶稣值得跟随,她对女婿也放心了,详见“岳母手册”第6条“我女儿的眼光毕竟没有那么差”。

我小时候对生病的印象非常正面,基本上会定期生病,因为生病的时候父母更关注我,有水果罐头吃,妈妈还会专门为我煮一碗面。这套程序走完,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我的病也差不多就好了。或许当岳母感受到耶稣的爱,这时候耶稣斥责热病,病人也更愿意配合耶稣,于是热就退了,岳母“立刻起来服事他们”。这里的“服事”,主要是指在餐桌旁边的伺候,包括大家一起吃饭。这也成为路加记载的主耶稣参加的第一顿饭局,表明祂对地上家庭关系的祝福。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彼得在《彼得前书》里的话——“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这正是因为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拦阻。”感觉会不会有点不一样?

原来这些感想都来自家庭生活的现场,彼得不是讲大道理教训人,他自己就是这么过日子的,圣灵使用彼得给出了肺腑之言。家人有时是不听道的,我们也很难去给他们讲道理。我们很难教训父母和岳父岳母,但神却特别使用品行的见证,家人最清楚我们原来生命的样子。而另一半是与我们一同经历艰难也承受恩典的人,值得我们存着忍耐和敬重的心去服事。不然你的祷告就会有拦阻。

当岳母从疾病的势力下得解脱,立即投身服事。她亲自尝到了神的祝福和能力,不是彼得转述给她的,而是她自己经历的。在《路加福音》里,她是第一个跟随耶稣并参与服事的年长女性,想必影响了后来耶稣团队里的许多妇女。不仅如此,这个家被主得着是那样彻底。不久之后,彼得回应耶稣的呼召,撇下一切跟随祂。

在耶稣呼召彼得辞去工作、全职服事之前,祂亲自走进彼得的家,因为此时的彼得已经结婚成家,有每天的日常责任需要承担。也就是说,他必须处理好日常的呼召和责任。神积极介入这个过程,在祂所呼召的人的家庭里动工。我的父母最终在我决定奉献去读神学院之前信主,在牧师家的浴缸里受洗,我和沈颖把这当作神给我们的礼物,祂为祂的仆人负全责。

不是说神在每个家庭中都会按照祂在彼得家里的情形一样工作,祂完全了解我们,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们的。彼得全家以完全的委身回应主。神藉着呼召彼得,其实是呼召了整个家庭一起跟随主服事主,建制齐全,一个都不能少。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5提到,彼得服事主的基本形态是带着妻子一同外出往来、讲道服事。或许在单身的人看来,这是彼得的一项权利或待遇。但很少有人知道,当逼迫临到,这个家庭是夫妻一同殉道的。

据初代教父克莱门特(或译为:革利免)记载,在彼得被倒钉十字架之前,他的妻子先于他殉道。罗马士兵强迫彼得看着自己的妻子被钉上十字架。这对夫妻携手走过许多甘苦,我想有软弱有争战更有得胜。他们之间最后的对话是,彼得呼喊着妻子的名字,然后高声对她说:“记住主!”那一刻,妻子心中是否想起耶稣第一次走进自己家中的情形,怎样医治了她的母亲,然后坐在她的身边,和全家人一起吃饭。这家人,此刻正坐在天上主耶稣的宴席里。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