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病根在于骄傲 ——读《恩典处方笺》

完美主义的病根在于骄傲 ——读《恩典处方笺》

完美主义毒害我们的心,它让人误以为每种关系都是根据我们的成就与表现维持的。只有真正的恩典能让人揭下面具,正视破败的真我。即便我们接受了信仰,愿意放弃野心、财富、名誉,但最困难、最后才肯放掉的,就是自以为我们可以凭借做什么来赢得与神的关系。

《境界》独立出品 【书评】

文 | 文道

播音| 小馨

你做事常要重复检查很多次,觉得心理压力很大、精神紧张吗?你后悔做过的事,因为结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经常批评和挑剔别人,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合作伙伴吗?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或失控时,你很难接受吗?你是否经常感到周围人对你不满意的压力?当你无法达到标准时,是否常常陷入自责?

如果你的回答多数是肯定的,你的性格可能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心理学家萨拉·埃德尔曼(Sarah Edelman)在《改变你的想法》一书中说,完美主义的人不能简单地享受日常生活,因为他们的时间已经被担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占据。“有时它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拖延和无所作为”,因为完美主义者仍停留在之前的事情里耿耿于怀,不放过自己。

2017年版《人格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披露一项美国的研究,他们在一组家庭成员中进行的量表调查显示,父母的要求对儿女形成完美主义性格有四成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你从小经常听到父母说“怎么只有98分?丢掉的2分是什么原因”、“进不了前十名你就别学了,学了也没用,这辈子也没戏了”,你以后很可能也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你无法完全接纳自己的孩子,因为你自己也从来没有被接纳过,你已经掉进了完美主义的洞里。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人更容易患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和饮食失调症。

“对不起,你还不够好”

一些完美主义者被上帝无条件接纳的爱所吸引,走进了基督信仰。但很快他们就把父母的形象投射到神身上,他们眼里的神是一位永不满足的神。即便做了多年基督徒,他们也无法爬出完美主义的泥潭。

如果你从来没有对自己感到满意,那么下一步是很自然的:上帝也不会对你满意。无论你怎样努力,神都那么难以取悦。这个残忍的神总是会提高筹码,总是要求更多,然后对你说:“对不起,你还不够好。”

已故的大卫·席蒙得(David Seamands)博士在心灵医治、辅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在美国肯塔基州艾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担任教牧事工荣誉教授。此前,他曾在印度宣教牧养当地信徒有16年之久。多年的辅导经验让他相信,完美主义不仅在社会中泛滥,在教会中同样常见。

在《恩典处方笺》(Healing Grace)一书里,席蒙得凭借其惊人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放下完美主义和罪疚感,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英俊年轻的戴法达在印度长大,是研究所的学生,出身基督徒世家,是教会中数一数二的年轻人。每周他都风雨无阻地出席教会的每个聚会,下工夫研读圣经,也无惧印度同学的嘲笑讽刺,忠心地为主作见证。

但某天下午,他向席蒙得分享了他内心的混乱:他一回又一回地与“该做这、该做那”的暴君奋战不懈;内心总有罪恶感与被定罪的感觉;时常焦虑万分;常常贬低自己,觉得没有自尊;他常常需要抑制愤怒或沮丧等不好的情绪;由于良心过度敏感又受过伤害,他逐渐成为律法主义者。

当时的席蒙得信心满满地给出他的解决之道:“戴法达弟兄,你最近的读经生活正常吗?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研读神的话,你会得胜有余,有更大的平安。我相信这必可恢复你初蒙拯救时的喜乐。”“不过,席蒙得牧师,我都照做了。事实上,我已有好一阵子,每天都多读一章新约和旧约的圣经。……我内心似乎不断有个声音在督促我:应该更多读经、更多祷告。这实在让我纳闷。可是我似乎从来都无法达到要求,总嫌不够。事实上,这好像就是我问题的所在。”

席蒙得渐渐了解戴法达灵性的抑郁是因为他忽略了恩典与成长之道。席蒙得起初误以为是他爱神不够,通过帮助许多受伤或丧志的基督徒,他发现,“这些基督徒的共同特点是:敏感、诚挚、非常自动自发,并且工作极度勤奋,他们陷入了属灵成就感的磨坊,脱身不得。其实,他们陷入的‘心狱’,至少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每个人追求成就表现的程度有轻有重,而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腐蚀人心的有害病毒。它是无数谎言中最可怕的谎言,让人误以为每种人际关系都是根据我们的成就与表现、根据我们做了什么来维持的。许多基督徒为了在未信的人面前表现出“见证”,把自己活成了道貌岸然的律法主义者,家庭生活毫无乐趣,甚至充满虚伪,成为孩子信仰之路的拦阻。

完美只在神那里

在一次讲道中,席蒙得引用了约翰·卫斯理的例子。卫斯理出身教牧之家,是按立了的英国国教牧师、海外宣教士,一心追求圣洁生活。虽然如此,他仍觉得自己并未与神和好,自谑为“边缘基督徒”。1738年5月24日,他听到有人朗读马丁·路德的《罗马书》序言时,“觉得内心莫名地温暖起来。我感到自己确实信靠基督,唯独基督,并其救赎”。他豁然明白恩典的真谛,自此成了个“完完全全的基督徒”,之前他信的是“奴仆式”的宗教,如今却有“儿子”的地位了。

这次讲道对戴法达触动很大,恩典开始进入他的生活。后来,戴法达告诉席蒙得,每次如果他觉得自己又回到过去那奴仆式的生活,他就会停下来,在祷告中提醒自己说:“亲爱的阿爸父,我是你的儿子,我要活得像个儿子!”

戴法达的经历也是加拉太教会的经历。许多从恩典入门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认为,神恩典的持续有赖于我们接下来的表现。“我们狡猾地认定可以靠着人的作为赢得神的肯定,靠努力填满成就的鸿沟。当然不是再靠从前所谓的好行为或努力工作或善行;我们的认识进步多了,现在我们知道要靠恩典的管道:祷告、读经、见证、服事——这些被视为基督徒成就的表现;以恩典为本,被改变为以成就为本。然而以恩典为本的事实,从不为其他任何事物所代替,许多信徒这种徒劳无功的企图,就是他们在情感上、灵性上挣扎的原因。”

对完美的渴望让人苦恼不已,因为负荷太重、承受不了,人最终会在重担下被压垮。这正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瑟夫·库克(Joseph R. Cooke)的遭遇。

库克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博士,在圣经神学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然而神经衰弱导致的抑郁使他无法教书,甚至不能阅读圣经。正如他说的,“我是妻子的负担,对上帝和其他人来说,我都是无用的”,“我发明了一个不可能的上帝,我神经崩溃了”。库克相信恩典,也教导恩典。但是,他对上帝的真实感受与他的教学是不相符的。他的上帝缺乏仁慈、令人不快。

“上帝对我的要求如此之高,对我的看法如此之低,我只有在祂的皱眉下才能生存。祂整天对我唠叨:‘你为什么不祷告?你为什么不多作见证呢?你什么时候能学会自律?你怎么能让自己沉溺于这种邪恶的想法中呢?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产量、悔改、努力工作。上帝总是用祂的爱来对付我。祂会给我看那双钉痕的手,然后瞪着我说:‘你为什么不是个更好的基督徒呢?忙碌起来,按照你应该的方式生活。’”

席蒙得认为,库克被完美主义辖制住了。完美的概念来自神,因为祂创造了完美的世界,并按着自己完美的形象,创造了完美的人类。然而,“当亚当和夏娃想要像神一样的时候,不仅没有提升自己的地位,反而贬低了自己的地位。他们无法达到那唯独神才特有的荣耀与完美,反而失去了他们过去唯一的完美之处——即神所赐给人类的礼物——有神的形象。”

人类虽然按照神的完美形象所造,但这形象已经“覆水难收,已无法再回到伊甸园过去所代表的完美了。我们不仅失去了完美,也失去了赢得完美、表现完美、取回完美的能力。我们活在失乐园,没有回去的路了。但我们还没有丧失对乐园的记忆,或是对完美的需求与渴望。神仍然把这种对完美的切慕留置人心。这种切慕也是人类一项基本的渴求,就如对食物、安全感、归属感、他人的肯定与情爱以及性的需求一般。还有超乎这一切的,爱与被爱的需要。”

席蒙得认识到,驱策我们追寻完美的动力,是使我们感到需要神的主因之一。这种对完美的渴望会让我们苦恼不已,但它也是神放置在我们心中的空缺,唯有神才能填满。

在罪疚里积累愤怒

席蒙得在书中提到,阻碍神的恩典进入生命的一个巨大障碍就是罪疚感。人们无法相信自己是好的,常常回到自我鄙视的状况,因为他们没有真正饶恕自己过去在道德上的失败。

他们说:“是啊,我是个基督徒,我相信基督为我的罪死了,我也相信神已经赦免我了,可是我灵里仍然深深地为某些事情跟自己过不去,我让录像带放慢速不断地重播,结束时,就再责备自己、贬抑自己一次。”

“神的恩典使我们成为可贵的、有价值的,不是因为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什么、或达到什么标准,而是神按着我们原本的样子接纳我们。扭曲的福音信息使许多人贬低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价値。这是罪恶感与羞辱感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教会活动、工作、婚姻、教养子女或棘手的人际关系上稍有差池,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坠入罪恶感里……许多教会以‘该这该那’做为评估成功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之下,不论是传道人或平信徒,都很容易陷入‘我失败了’的陷阱中。我见过不少年轻的传道人就在地方和区会种种表现的要求下,因压力太大而崩溃,最后离开了服事的工场。”

席蒙得在他的另一本经典著作《伤愈》(Healing for Damaged Emotions)里,谈到撒但的兵工厂里“最大的心理武器是使人有一种自卑、不称职和自我价值低下的本能感觉。这种感觉束缚了许多基督徒,尽管他们有奇妙的属灵经历,尽管他们对神的道有信心和认识。虽然他们理解自己作为上帝的儿女的地位,但他们被纠缠在一个绳结里,被可怕的自卑感束缚着,被一种深深的无价值感束缚着”。

这种内疚能够触发一个人的愤怒。在内疚里挣扎的人,失去了神的平安。因为平安是基督徒生命的一个特质,失去平安就显示我们与神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大卫犯罪后,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与神的良好关系,他祷告说“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当我们没有喜乐平安,就容易变得烦躁。

如果隐藏的罪不对付,不到神面前认罪,领受神的赦罪之恩,这种烦躁、愤怒就会不断在心中积累。牧者如果陷入这样的光景中,连他们的讲道也会严苛和论断人,他们会把自己的不快倾倒在会众身上,污染会众的心。

自傲的病毒把生命建立在谎言上

多年的牧会工作,使席蒙得有机会辅导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深深觉得,我们最后才会交给神的那一样东西,就是承认我们根本无法拯救自己。我们愿意放弃罪、野心、金钱、名誉、舒适的生活,我们甚至愿意把所有的奉献给神,但是最困难、代价最大、最后才肯放掉的,就是自以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赢得我们与神之间的正确关系。

完美主义的病根在于骄傲。席蒙得认为,自傲的病毒使我们把生命建立在致命的谎言上——这个谎言宣称一切都看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表现多好、我们付出多少,以及我们的工作成效而定。这种骄傲的自我依靠与恩典恰恰相反。

许多基督徒打着恩典的旗帜,“虽然他们能够讲出恩典的道理,活出来的却是一副工作取向的样子——他们所谓的救恩或安全感都建立在他们读了多少圣经、做了多少事工上”。“美好的善行是被神接纳后生发的果实,是我们对神无条件之大爱的回应,而不是蒙神接纳的原因。”席蒙得说。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许多人热衷的那种宣讲健康与财富祝福的福音。这种“要什么,就宣告什么”的福音,使基督信仰被世界的文化弄得面目全非。席蒙得听过一篇讲道,引用的经文是那位富有的少年官的故事,但结论却十分荒唐离谱。那位富有的年轻人逃避耶稣的挑战,不愿放下一切跟随主。台上的牧者居然说道:“可怜的傻瓜,他不晓得,只要他肯顺服耶稣,放下他一切所有的,耶稣绝对会使他从一个百万富翁成为亿万富翁!”

一切背后,仍然是企图用成就和表现证明自己得救的心。成功人士最大的悲哀,是他们惯于依靠自己、依靠自己周围的各种资源,他们的一生可能从未别无依靠、单单依靠耶稣。

“先生,我比你说的还糟”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完美主义也不能救我们,转而真正仰赖神的恩典时,恩典才会作王。真正的恩典会让人有勇气,勇敢地揭下我们的面具,开始正视我们的真我。神所爱的、基督代死的,就是我们的真我——那带着罪和缺陷的真我,也正是祂一向所了解而从未停止去爱的。真实地体会到这件事,会给我们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也是骄傲的人最想要逃避的。

席蒙得在书中提到一个见证。二战期间,史塔波库斯基(Stypulkowski)是波兰地下运动的战士。不幸的是,当战争结束时他阴差阳错地被俄军逮捕了。他与其他十五个波兰人被带到苏联,在战犯法庭受审。因为有些西方世界来的观察员在场,法庭必须迫使这些罪犯承认通敌,好使他们被控的叛国罪能够成立。

事实上,他们是一群帮助政府抗击纳粹的爱国志士,如今却被控通敌。在审判之前,这些人被带去接受严格的拷问,苏联当局试图在精神、心灵、情感上瓦解他们,迫使他们承认指控。十六人中的十五个,在巨大的压力下崩溃了,只有史塔波库斯基没有屈服。尽管在连续69个夜晚,他承受了141次一连串非人道的审讯,他还是撑住了。甚至到一个地步,连审讯者都崩溃了,必须换人才能继续下去。

那些折磨他的人,无情地翻检任何一件他做过或是没有做过的事——在他的工作、婚姻、家庭、孩子、性生活、教会生活、公共生活甚至神学观点中翻捡一切可能引发他罪疚的内容。除了数星期的挨饿、不让他睡觉,最阴险的是,他们把他最要好的朋友们签署的指控摆在他的面前,他们都说他有罪。审讯者告诉他,“你的情况是无望了,就要结案了。干脆认了吧,起码还能判个有期徒刑,否则必死无疑”。但史塔波库斯基拒绝了,他说他没有作叛国贼,不能承认那些不实的控诉。

由于有外国观察员在场,最终他获释了。很明显,他并非没有软弱,他的控告者一次又一次指摘他,但他从来没有被击倒。他之所以坚韧不拔的秘诀是,每天绝对坦诚地把自己摆在神和他的控诉者面前,他知道他是被神接纳、蒙神所爱、被赦免、被洁净的,所以当他们指控他个人的过错时,他坦然以对,甚至欢迎它。

史塔波库斯基一再谦卑地说:“我从不觉得需要找借口来表明无辜。当他们证明我是一个懦夫时,我早就知道自己是。当他们指控我有邪淫、污秽的思想时,我也老早就知道了。他们指证了我所有的不是,我却对他们说:‘不过,先生,我比你所说的还糟。你要知道,我已经学会不需要为自己辩护,有一位已经为我成全了一切,那就是耶稣基督。”

他以持续的祷告维持信心的活力,让一切对其他事情的忠诚,都服在对基督的忠诚之下。因为史塔波库斯基可以在神面前完全诚实,他也可以在他的控告者面前完全诚实;他可以自由地承认他个人的失败,因为他知道这些在十字架上都被担待了。

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如此,当我们明白“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藉着祂,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就会找到勇气去面对我们内在需要的真理,并经历神医治的恩典。

有时神允许真正的逼迫来临,是为了让那些骄傲者从基督教的舞台中央走下来,停止他们依靠外在行为进行的表演,显出里面的脆弱。因为他们着力打造的是自己的形象,他们还没有学会真正依靠神的恩典,接受自己的破败。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