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颂辉漫画:你为何宣教只有三分钟热度?

蔡颂辉漫画:你为何宣教只有三分钟热度?

《境界》推荐阅读【境界如画】

文| 蔡颂辉

一网友留言:“你做漫画事工太久会感到厌倦或乏闷吗?全职宣教近二十年,我见过各种参与宣教的人,有些只是三分钟热度,有些参加过几次短宣,有些上工场几年后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尽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不同表现?我反思后发现,动机是关键。

蔡颂辉漫画选

画作|Andrew Chai

(以下文章原载于《华传》第四十二期<2016年11~12月>)

网友的一则留言触动了我想写这个题目。一个网友在我分享漫画的粉丝专页上留言:“请问你是否曾经因为做了漫画事工太久而感到厌倦或乏闷吗? ……”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在宣教上。全职宣教近二十年,我见过各种参与宣教的人,有一些只是三分钟热度,有一些参加过几次短宣,有一些上工场几年之后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尽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不同的表现?我反思后发现,动机是关键。

我尝试分析基督徒参与宣教的不同动机,并从中去探讨哪些才是健康及经得起考验的动机,盼本文可作宣教工人自身的检讨,也可以让教会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推动信徒参与宣教。

一、出于待遇

在社会上找工作,人通常会先考虑:“薪水多少?工作环境如何?工作时间长短?有何福利?……”一旦转移到服事的领域,这动机就显得很“不属灵”。要是一个基督徒真的以此作为是否全职服事最重要的考量,他大概永远不会踏上这条路,因为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往往要好很多,除非是像韩国这一类基督徒很多、教会规模很大、传道人待遇很好的地方。

但即使是慷慨供应宣教士、传道人的地方,也会引发别的问题——教会出现很多不是真正想服事的传道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即便待遇不应该成为吸引人投入全职的因素,也不应该成为那些有感动投身全职却最后退缩的因素。教会若期待更多全职宣教士兴起,至少应该让他们对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能专心服事。

二、出于兴趣

“兴趣”听起来好像也不太属灵,不过笔者认为是极重要的。一般人很难长久持续地做一件自己没有兴趣的事(虽然不是不可能),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是在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

有一个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采访了两百位从艺术学院毕业出来超过十八年的艺术家。他发现,成为专业画家的都是那些在学生时代就能享受绘画之乐的人。那些因为想要赚钱或是出名而入校就读的人,大多数漂浮不定地去从事其它行业。

他说:“画家必须想‘画’——胜于一切。如果画家坐在画布前面,开始盘算这幅话可以卖多少钱,或是揣测评论家会怎么说,他就无法追求原创之路。创意的成就乃在于一心一意地沉浸在里面。”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在宣教工场从事教育、医疗、辅导、传道……是因为他喜欢做这些事,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单单这个动机显然是不够的。

三、出于成就感

这个动机听起来也不属灵,不过有时候在现实中是一种需要,毕竟每个人都期望看到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成果。若你问我,是什么因素让我每天毫不厌倦地画信仰反思漫画,并且与人分享?除了上一段所述的“兴趣”,坦白说,我完全不否认脸书上的网友们的留言肯定和鼓励是我持续到今天的一大动力。在宣教的事奉上也一样。一点点的果效,不管是有人信主、生命改变、成长、献身做传道人,或者只是别人对我们的鼓励和赞赏,往往都能带给工人莫大的动力。但是,宣教动机若是为此,不可能撑太久。

四、出于顺服

宣教工作是主的吩咐,神的子民理当顺服。大家最熟悉关于大使命的经文写道:“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十八18~20)原文“使……作门徒”是命令式语气,被视为该段经文一系列动词中的主要动词。一个基督徒会承认耶稣对祂的子民有绝对的主权,进而顺服去做祂要我们做的事,显示该基督徒已经有一定的成熟度。

然而,如果参与宣教的人纯粹是因为顺从指示,却不知道发令者为什么要吩咐他去做这事(即做这事的本意),那么就算他可以坚持一生不离岗位,也可能不会喜乐。

在神的主权底下,我们不能不讲顺服,但是也不能只讲顺服。顺服若只是一个勉强的行动,那是很痛苦的事,事奉者带着这样的“委屈感”,不能长久事奉,事工也会流于“勉强应付”的危机里,工作做了,但不是全心全意做成的。

为了从小建立孩子们的信仰基础,我们家很早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读经,每一天至少十节经文。这对我们这些传道人而言是极其轻松享受的事,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却是一个苦差!尽管我们费尽口舌去向他解释读经的重要性和好处,孩子们还是常常读到唉声叹气。为什么?因为按他们的年龄,他们尚未能真正体会和了解读经的可贵,而只是顺从父母的吩咐罢了。神的子民若只知道耶稣的吩咐而不了解背后的珍贵含义,结果也是一样。

五、出于需要

在很多宣教性质的聚会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宣教相关的数据以及当今世界各地宣教工场的情况,告诉我们目前世界上哪些地区、哪些国家还有多少人还没有听到福音,或还有多少族群还没有自己的圣经等。这种做法是希望让会众因看见需要而做出当有的回应去参与宣教。这个角度也没有错,耶稣就曾因看见许多人好像羊没有牧人一般(看见需要),而呼吁门徒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去收他的庄稼。(太九35~38)

我在大专毕业之后不久就踏上全职宣教事奉。那时,教会每天早上都有弟兄姐妹聚在一起为各类事项祷告,我是负责收集普世宣教的代祷部分。当我越了解世界各国的宣教近况时,心中宣教的感动就越发强烈。虽然这不是促使我踏上全职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部分因素。因看见需要而回应呼召是好的,不过如果参与宣教单单因着看见需要,整个心态就变得很消极。

六、出于榜样

很多献身当宣教士的人都曾经深深地被历代宣教士的生命故事所激励。在许多宣教信息中我们也听到讲员指出,教会必须做普世宣教,因为初代教会一开始便是一个宣教的教会。无论是个人或教会,神都放置了许多很好的榜样供我们效法。希伯来书作者写信给一群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徒时,也向他们提起历世历代信心伟人的榜样:“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1~2)耶稣和使徒也多次提到要信徒效法他们的榜样(如约十三15;徒二十35;彼前五3等),尽管这些经文不一定直接指向“宣教”,至少可以看出圣经要我们在各方面向历代美好的见证看齐,当然也包括宣教方面。

不过,榜样的效法叫人把两个生命作比较,很多人也许根本不敢跟属灵伟人相比,更不用说耶稣,何况比较的结果可能会如以利亚一样绝望:“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七、出于世界观

我认为出于世界观——才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被忽略的动机。所谓“出于世界观”,就是指基督徒藉着圣经的启示,接受并深信其中所论关于神、人和世界现今之光景的一切,又了解神子民在其中所该扮演的角色,进而愿意担起责任、做出回应。以这种方式回应的人,深深地知道从事宣教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认知支撑着他去面对服事上的一切挑战和艰难。

圣经一开始便清楚地表达,宇宙万有都出自于一位创造者,因此也只有祂才配得称为神,并配得万物和人类来敬拜。创造的叙事也启示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神将管理大地的职责托付于人。到了创世记第三章,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导致受造界美好的次序被彻底破坏。后来,上帝拣选亚伯拉罕来开始一个救赎计划,要从他建立一个归属于神、顺服神的群体——以色列——来向不认识独一真神的世界作见证,使世人归向神并顺服祂,像以色列人一样。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领受的律法,实际上这是人作为人本来应该有的职责和样式(只是这些都因罪被破坏了)。

旧约历史显示,以色列人在神所托付于他们的使命上是失败的,以致被神交在外邦人的手里接受管教。神的应许并没有因此而落空。到了新约,耶稣道成肉身,将神的国带到人间,并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复活,完成了伟大的救赎。耶稣所成就的一切成全了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要他做多国的父(创十七4),因为凡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不分种族、地位和性别都成了亚伯拉罕的后裔(加三26~29),而这基督里的新群体也继承了旧约以色列人的使命,为独一真神向世人作见证(彼前二9)。耶稣升天之后,圣灵在五旬节降临在门徒身上,新群体(教会)诞生,将福音从耶路撒冷往各地、各族传开。直到耶稣再来那一天,神的目标和计划将分毫无误地完成,万国万民都要来到宝座前,敬拜独一真神,万有因此就恢复了受造时的美好,谓之新创造。

基督徒投身宣教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认清神这个伟大的计划,看见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及看到宣教事业的永恒意义和价值。我期盼,教会在竭力推动会友参与宣教的时刻,不要轻忽神学基础的建造,而神学的教导也不应该不以宣教为其导向。神学根基的建立是极其费时费力的,其果效却是最持久的。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