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日本著名女作家三浦绫子辞世16周年祭,所著《冰点》曾三度拍成电影,九次改编电视剧,销量超500万册。《冰点》提醒与其构建外在光鲜,真正应正视的是内心深处罪的暗影,我们的动荡不安、憎恨羞愧、惊恐孤独根源于此,比外在一切更强大规限着人的命运。
《境界》推荐阅读 【经典作品】
文/齐宏伟
编者按:2015年10月12日是日本著名女作家三浦绫子辞世16周年祭,特编选对她的代表作《冰点》的评析文章,《冰点》曾九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其中对日常的丑陋、人性的幽暗有着深刻的探讨。“冰点”是一个准确的隐喻,提醒我们无论被裹挟于大时代还是小时代,匆忙构建外在的光鲜或高冷时,真正应该正视的是内心深处罪的暗影,我们心中的动荡不安、憎恨羞愧、惊恐孤独根源于此,它比外在的一切更强大地规限着我们的命运。
作家简介:三浦绫子(1922—1999)为日本当代最著名女作家,也是具世界影响力的日本作家。1922年生于北海道,17岁开始担任小学教员,24岁受二战打击陷入绝望和虚无,辞去教职,不久罹患肺结核及并发脊椎慢性骨炎。30岁时受洗。1964年,《冰点》在《朝日新闻》连载近一年,引发轰动,曾三度搬上大银幕,九次改编为电视剧,日文版总销量超过500万册。三浦绫子后半生不断面对各种疾病乃至帕金森氏症、癌症等折磨,仍笔耕不辍。1999年10月12日,三浦绫子于北海道去世。
冰点、暗影与巴别塔
“启造只能这样认为:这幽深的无底洞,不但自己有,夏枝有,它还埋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三浦绫子《冰点》)
我重读《冰点》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包括:继歌手李代沫吸毒被捕后名编剧宁财神吸毒被捕、名演员黄海波嫖娼、一妇女给“小三”身上浇上汽油把她当街烧成了灰,还有名音乐人高晓松公布一年前的离婚真相等。
高晓松在微博发表声明说:“我们,词曲作者高晓松与时尚设计师夕又米于2007年2月结婚,婚后育有一女。我们因生活方式以及对未来规划之分歧,于去年(2013年)6月签署离婚协议,友好分手。在婚姻存续的六年半中,无论侨居海外还是归国创业,我们始终相敬如宾,相互扶持,共度了一段难忘人生。离婚后,我们也将共同抚养女儿长大,尽到做父母应尽之责,给女儿全部的爱与关怀。我们也会如挚友般相处,支持对方的事业与生活,并祝福对方找到今后的人生伴侣。感谢双方亲朋好友多年来的厚爱,感谢媒体朋友和双方粉丝的关怀,感谢时光于流逝中的恩宠,感谢成长与回望,感谢缘分,感谢信仰。聚散自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其前妻徐粲金(夕又米本名)发微博称:“一年前的四月,晓松回到家,坐下来,平静地对我说,他想结束这段婚姻。理由是,和我在一起生活他感到不快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三天后,晓松收拾好行李搬离了我们经营多年的家。一切猝不及防,我像从童话世界被忽然扔进倾盆大雨,浑身湿透。”
读了这些令人不胜唏嘘。一个人,不管是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都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暗影,在某些令人猝不及防的时刻,这些黑暗能量就释放出来,把人从头到脚淹没。
但真正探讨这些暗影的作品又何等少!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对人类自身歌功颂德。
《圣经》里提到古时候人们在士拿平原要建一座塔,想塔顶通天,好传扬自己的名。但后来因语言被上帝变乱,大家也就作鸟兽散,这座塔也成了人类自身羞辱的象征。塔的名字也被称为“巴别塔”,“巴别”在这里就是“变乱”的意思。
后来,美国还拍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电影,名字就叫《巴别塔》。里边四个故事,正是人类语言变乱后,难以真正沟通的佐证。
他心里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这样
“别人要是对自己回答得粗暴,讲话没有礼貌,自己就要火冒三丈,为什么轮到自己头上,就不以为然了呢?启造对人的这种利己主义深感震惊。”(三浦绫子《冰点》)
但人类的隔膜,并不像电影揭示的,只是语言问题,其实有更深刻根源。三浦绫子的《冰点》就着力探讨这一问题。
这位日本基督徒女作家,选择了一个家庭来做实验。她以无比犀利的眼光来透视人类幽暗的心灵。
《圣经·箴言》说:“他心里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也就是说,在《圣经》看来,动机、思想和意念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内心动机、思想和意念的外显而已,而人会用很多行为掩盖和扭曲内在思想。但上帝不只审判人的行为,也审判人的动机、思想和意念。
20世纪的意识流在某些方面是种突破,因为它揭示了关于人的“内宇宙”,人的另外一个世界。但大量意识流作家对笔下人物的所谓意识流动缺少某种深度透视,更缺少某种深刻价值评判,也就越来越陷入误区。
《冰点》里,运用了极出色的心理描写和某种程度上的“自省意识流”,并站在稳健立场对这些心理活动和意识流动进行深度审视。这确实不只是一个技巧问题。
比如,小说中写到主人公启造某种难言的对养女阳子的隐秘性心理。过去他甚至有过猥亵幼女的经历。这些描写和他的经历、所见所想甚至梦境等都联系起来,一方面揭示了他的隐秘快感,另一方面他自己又对这种快感深感不安和惊恐。人的矛盾和幽暗,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
对不少读者来说,三浦绫子写得也许有点儿夸张。但三浦绫子熟悉《圣经》,她知道保罗的教导。保罗在《罗马书》提到没有律法的非信徒,他们的良心其实就是他们的律法。这种律法是上帝写在每一个心版上的声音,是磨灭不掉的。
这种奇特的心灵自审张力,是《冰点》一大特色,我甚至觉得比许多意识流大师的技巧高明多了。读着读着,你会由衷惊叹,这才是真实的人性和真实的心灵。我们不要被光鲜的外表欺骗。
这份透视的背后,源于她对人的真正同情和尊重。她说:“我们往往认为,平常沉默寡言的人就是没有意见的人。平常笑眯眯的人就是活得很满足的人。其实我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人真正在想什么。被你认为经常傻笑的人,或许是一个背地流泪的人。痛苦之极的人,正需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正需别人了解他们的劳苦和诚实,可是我们却视若无睹。我们岂不是活得过于寡情了吗?!”
我不愿意从自身找丑恶
“我不愿意,我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找到一点丑恶的东西,我讨厌自己是个丑恶的人。可是,我已经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罪恶。”(三浦绫子《冰点》)
三浦绫子另外一大特长是她对人心幽暗的深邃洞察。这同样得益于她对《圣经》理念的领受。耶稣在《马可福音》提到人的心有着惊人污垢,“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
三浦绫子就是一位透视人心幽暗的作家。她带着悲悯和同情掀开了人心的包装,让我们看看里边的风景。相比于外边她设计的那条收养凶手之女的情节线,她对于内心风景的透视才更精彩。而这种精彩,更在于其真实性。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一般所谓“正面”人物的小说。启造为了报复妻子出轨而让妻子抚养凶手的女儿,这种卑劣自不必说。而启造的妻子夏枝,更令人厌恶。她更令人厌恶之处,倒不在于她接受村井诱惑,又想勾引养女的男朋友北原,更在于她那种深入骨髓的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甚至阳子因着她的“告发”而自杀,她首先想到的还是大家怎么看她,怎么批评她,而丝毫没有对自己的谴责。从本质上来说,她和启造都是疯狂爱上自己的人,他们都很容易原谅自己,却无法轻易原谅别人。他们希望别人轻易原谅自己,却不肯去原谅别人。
这样的写法弄不好,大家就会觉得他们都是些人格卑劣的人物。但从外表看,他们夫妇组成的是一个多么普通、多么恩爱、多么模范的家庭!丈夫是令人尊敬的医院院长,妻子是勤劳持家的主妇,他们甚至兢兢业业地抚养大了凶手的女儿。
在一般人看来他们没有任何问题。但真正的幸福与否在于内在。从这方面来细查,他们无论外在名声有多好,收入有多多,地位有多高,其实都无关于真正幸福。启造甚至觉得家庭不幸福,跟妻子关系出现问题,整个人活着都没价值和意义了。
人说到底无法不在各种关系中生存。而对人来说,重要的关系当然就是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己和人与自然这四种关系。哪种关系出了问题,都会带来问题。但说到底,人与上帝的关系是最为根本的。人若没有与上帝处理好关系,也就无法真正处理好另外三种关系。
就像阳子遗书中提到的,哪怕再贫穷,但只要是活在正直和坦荡之中,就是幸福的。但真正的正直和坦荡却来自于深深地被爱和去爱,而不是憎恨和厌恶。但人类社会,却往往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恨,不是出于恩,而是出于怨而连在一起。
这是多大悲哀!
而对于启造的好友高木,他也承认他和启造合伙骗夏枝,又特别欺骗了启造,因为他爱夏枝,不甘心是启造娶了她。阿彻呢,对阳子好,甚至故意把北原和妹妹的照片寄给阳子,带给阳子那么深的误会,这都是因为他有私心,想着有朝一日能娶她。他自己也在到底要不要把阳子托付给北原一事上犹豫。而北原,对阳子也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爱与珍惜,甚至都不能给出一句承诺,反而以人性易变为借口推脱。
冰点如何融化?
“我现在希望求得饶恕,我求爸爸,求妈妈,求世界上所有的人。我希望有个权威者能明确地宣布:‘我饶恕流淌在你血液中的一切罪恶。’” (三浦绫子《冰点》)
《冰点》所有小说人物中,最难分析的恐怕就是阳子了。
有人说,她是全书中特别正面的形象,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纯粹善良、完全美好的人物。但三浦绫子显然不这么认为。阳子其实有着完美主义情结。她仅因看到一张照片就误会北原那么深,竟把他接二连三的信给烧掉。她自己承认,她不允许自己所喜欢的人有一丁点儿问题。她这种道德洁癖说到底是一种骄傲。也正因此,她才不能接受自己血液中流淌着杀人犯的血,甚至不是杀人犯,哪怕她前辈中有一丁点儿不好的血液,她都难以容忍。所以,她明知自杀不对,但还是服了一百片安眠药而自杀。
当然,三浦绫子是通过阳子来解释原罪从亚当一代代遗传到现在是多么可怕的事。但亚当的罪之所以遗传给当代,其神学依据并不在于血统遗传,而是亚当作为跟上帝立约的代表,亚当在伊甸园的约中代表人类犯罪,人类也就在这约中跟亚当一起犯罪并承受罪的审判和惩罚。所以,三浦绫子始料未及的是,她这种写法很容易导致血统论。
不过,三浦绫子确实通过阳子写出了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渴望从罪和诅咒中被赦免和救赎。罪与赎的问题对于每一颗备受折磨的心灵来说,是最重要问题。
阳子在遗书中说:“但是,我现在希望求得饶恕,我求爸爸,求妈妈,求世界上所有的人。我希望有个权威者能明确地宣布:‘我饶恕流淌在你血液中的一切罪恶。’”
唤醒心灵对被饶恕的渴望,通过罪的折磨与蹂躏,这样一个意念架构把整部小说所有心灵活动给整合了起来。这一意味深长的探悉具有惊人的和谐和震撼力,也就难怪这样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作品在日本、台湾这样的所谓无神论之地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
三浦绫子告诉我们,每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个冰点,这冰点其实就是罪的暗影。不去正视它,却试图通过外在行为去解决,无异于缘木求鱼。
作为畅销书作家,三浦绫子难以直白地把“赎”写进作品,她比较巧妙地写到了耶稣吩咐的“去爱你的敌人吧”那种爱。为了推举出这种神圣的爱,她特意加进了一场真实的船难和一个确有其事的传教士故事。那位传教士为了救一位日本年轻人,竟把自己的救生衣脱下来给了对方。后来,这位传教士在船难中死去了。三浦绫子很多年后才得知,他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到底什么原因使这位传教士有这种牺牲自我的爱?在三浦绫子看来,那就是信仰。因为耶稣也是这样牺牲自己救别人。
只有这种神圣的爱才能化解人性深处罪的暗影和“冰点”。
不过,她也就只能点到为止。
到了《冰点》续集,三浦绫子转而写“恕”,写启造夫妇的宽恕故事,阳子亲生父母的宽恕故事,和阳子对两位母亲的宽恕故事。但没有“赎”基础上的“恕”其实是非常难的,这也就注定了续集就没有“前传”这么深切动人了。到续集最后,三浦绫子写阳子见到了“燃烧的流冰”,顿悟到造物主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心底深处的“冰点”被融化和燃烧,也真正宽恕了所有伤害自己的人。
这说起来很动人,但也埋下了以普遍启示代替特殊启示,以“恕”代替“赎”的败笔。
一句顶一万句?
有意思的是,启造自己读《圣经》时,读到了约瑟对未婚先孕的马利亚的信赖和接纳。他非常羡慕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但《圣经》处理这一人物关系的方式,恰恰是通过垂直角度来处理的,这有赖于约瑟与上帝关系的和好及约瑟对上帝的信赖与顺服,也有赖于马利亚与上帝关系的和好及马利亚对上帝的信赖与顺服。
与人和好,是与神和好的结果。
否则,哪怕最信赖的关系也可能沦为互相欺骗。
当代作家刘震云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安排中国人最渴望的朋友关系一旦沦为背叛和欺骗将是多么可怕。
但中国人偏偏不愿从水平关系走到垂直关系,还在千万里迢迢去寻找那能说得来的“一句顶一万句”的人人关系。
而刘震云对此的批判也渐渐变成欣赏。
他甚至说:“从朋友的、知心的、话与话的层面来说,我的视角是从虚的角度不是实的角度来写故事。潘金莲和西门庆冲破了人类所有的束缚和制度,甚至道德,他们越过高山大河非要到一起去,这种精神没什么错。”
但人的话真能“一句顶一万句”吗?
这确实是中国人的千年孤独。
(本书摘编自《丰盛的筵席——20部信仰文学经典新读》一书,齐宏伟著,因信传承策划,团结出版社,2015年10月,大小标题为《境界》编者所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