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者”科普特人——ISIS斩首21名埃及基督徒背后

“殉道者”科普特人——ISIS斩首21名埃及基督徒背后

导读:乔纳森原以为人们会心怀仇恨,叫嚣报复和回击,但殉道者的亲人们选择了平静和饶恕,并爱他们的仇敌。阿塔拉看到,ISIS心存恶念,本希望用这场屠杀挑起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宗教冲突,但结果完全相反,这场屠杀让穆斯林也对基督徒受害者们展现爱与关怀。

《境界》独立出品【国际聚焦】

编译 | 赵杰

播音 | Starry

2015年1月3日凌晨两点左右,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一间民工宿舍,正在熟睡的米拉德·易卜拉欣(Milad Ibrahim)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然后听见有人大声叫嚣:“我们来是要找基督徒,都滚开!”

米拉德躲到门后,透过门缝看见几个持枪的蒙面人闯入隔壁宿舍,带走了自己的两个表弟,20岁的耶格斯·萨米尔(Gerges Samir)和25岁的迈莱克·易卜拉欣(Malak Ibrahim)。

面对这一切,这名从埃及南部小镇Al Aour来到苏尔特打工的27岁男子,除了胆战心惊地躲着,束手无措。“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手无寸铁。”事后,米拉德告诉前往试图用镜头还原当时场景的独立摄影记者乔纳森·拉施德(Jonathan Rashad)。

距那个“可怕的夜晚”一个多月后的2月15日,米拉德看到了一段由伊斯兰极端组织ISIS发布的最新斩首视频,21名埃及基督徒被驱赶到海滩遭残忍杀害,“血流成河”。令他心如刀绞的是,自己的两个表弟都在其中。那一天,他的家乡小镇Al Aour到处回响着女人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尖叫声。

就在米拉德面对视频倍尝失亲之痛时,乔纳森在电脑前做了一个决定:前往Al Aour小镇,试图走进受害者的家庭,“我更关心的是真实的生活:死亡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什么。”事后,他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电话采访时说。

Al Aour小镇的亲人们:胜过死亡的力量

到达Al Aour小镇之前,乔纳森的头脑里盘旋着各种悲伤或者仇恨的画面。走进米拉德的家乡,打量着这个小乡村,村民大部分是农民和建筑工人——他们“非常传统”而朴实,还有那些自己盖的房子、养的鸡、铺的土路,“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拿出相机。”

亲人骤然去世,伤痛是无法避免的,Milad是受害者Gerges Samir和Malak Ibrahim的表兄,“Gerges跑遍了利比亚,尽可能为他的兄弟交大学学费,他的死给我们造成了莫大的伤痛,这种伤痛任何人都无法比拟。”Milad说。

但除此之外,一些家属们的反应令乔纳森极为震惊。据乔纳森在《伊斯兰月刊》(The Islamic Monthly)发表的一篇题为《21名埃及人被ISIS杀头》的报道中说,当52岁的伊卜提萨姆开口向米拉德谈起自己同为受害者的儿子——29岁的塞缪尔·亚伯拉罕(Samuel Abraham)时,这位母亲的话语打碎了乔纳森的全部想象。她说:“ISIS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督教。我们感谢上帝,感谢他让我们的亲人进入天堂。”

那一刻,米拉德看见了死亡的另一面。其中除了这位母亲的感恩,还有非罗贝斯·弗齐(Feloubes Fawzy),后者是一位43岁的主教,同样在此次屠杀事件中失去了自己的侄子和四个堂兄弟。他让米拉德看见了喜乐和信心:“我因我的亲人们感到喜乐,他们有着对神的真信心,有着对耶稣基督的真信仰。而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他们为信仰而死,为基督而死。”

“我原以为,人们会非常愤怒,心怀仇恨,叫嚣着要报复和回击,但真实情况是,他们仍有喜乐,因为他们的儿子、兄弟、丈夫如今成了殉道者。他们是上帝的子民。上帝借他们之手在传教,就像基督的献身一样,其中有位母亲一直面带微笑。”米拉德在接受访谈时为眼前的景象震惊。

“殉道者”这个历史感十足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受害家属口中。塞缪尔的妻子面对镜头一脸平静,抱着幼小的儿子说:“ISIS以为杀了我们的亲人就能将我们摧毁,其实不然,这让我们燃起重生的希望。我的丈夫是一名殉道者。”她说这番话时,站在身边约7、8岁的大儿子咬了咬嘴唇。

“我们的教会是伟大的教会,它由殉道者们的鲜血所筑成。长久以来,它一直将英雄和殉道者带入世界。”另一名主教波特罗斯(Botrous)告诉米拉德,他为自己23岁侄子米纳·费耶兹(Mina Fayez)的死感到骄傲,称其为“殉道者”。

米拉德碰到菲菲(Fifi)时,又看到了饶恕和怜悯。这位在屠杀事件中失去了父亲的女孩将41岁的父亲称为勇敢的狮子,她说:“ISIS没有真信仰和怜悯之心,愿神赦免那些杀手。我们不憎恨他们——这才是基督教。神饶恕所有罪人,我们也要效法。”

这些基督徒引用《圣经》教导,站在死亡的另一面看到了祝福。《圣经》中耶稣论八福之“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藉此他们深信自己遭到杀害的亲人已然身在天国。

菲菲的言行同样是在践行《圣经》教导:“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并且她所信仰的主耶稣在临死前曾为凶手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同样是效法耶稣,另一位失去亲人的主教菲罗波斯(Felobous)说:“上帝告诉我们要爱仇敌。”因此,当他听说家人被杀当天埃及出兵攻打ISIS的消息时,甚至“非常悲伤”。

科普特人:埃及的基督徒

在Al Aour小镇,乔纳森得以还原遇害者生前的生活片段。如果没有被ISIS杀头,32岁的汉尼·阿卜杜勒-迈西赫(Hany Abdel-Messih)在家乡时,每天都会去教会,这是他妻子玛格达在回忆他时候着重提及的。

前往利比亚之前,和汉尼一样,这21名男子都会从日常生活中抽出时间到教会去,这为他们的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至于菲菲注意到自己的父亲和其他人面对凶手,“没有低头。”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在ISIS的屠刀前放弃信仰。

他们的死亡除了再度引发世界范围内对ISIS的控诉,还使得他们的身份颇受关注,那就是“科普特人”(Copts),这个词在古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即“所有埃及人”,后来专指埃及的基督徒。

科普特人是在公元1世纪时信奉基督的古埃及人的后裔。基督教在公元400-800年是埃及绝大多数人接受并坚持的宗教。从公元639年被穆斯林征服到10世纪中叶,基督信仰仍是当地主要信仰。直至12世纪之后,科普特人逐渐成为埃及的一个少数民族。目前,在埃及的科普特人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基督教族群,人口约占埃及超过8千万总人口的10-15%。在穆斯林当政时期,科普特基督徒被视为次等公民,要交人头税,在职业上也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参与政治,证词在法庭上无效,不能对外传教,社会地位很低。许多人为了争取社会和经济地位,只好改信伊斯兰教。

科普特人绝大多数属于“科普特正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历史上它是从“希腊正教会”(Greek Orthodox Church)分出来的,有自己的教宗,身在亚历山大的“圣马可科普特正教堂”(Saint Mark’s Coptic Orthodox Cathedral)。他们相信耶稣基督是自己的救主,并坚信他身上有着神人二性的完美统一。

历史上普遍认为,科普特人的信仰最早始于公元42年马可在埃及亚历山大城所设立的教会。马可曾与跟随耶稣的门徒彼得一起传道,并撰写《圣经》四福音书之一《马可福音》,他曾在利比亚和亚历山大城之间来往传道,并最终遭到嫉妒他的埃及人杀害,成为初期使徒第一位在埃及的殉道者。马可在科普特人的信仰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此可以解释乔纳森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他随着人流走进Al Aour教会,那里空前爆满,科普特人将罹难者的画像挂在教堂周围,举起十字架彻夜高唱赞美诗,挤不进去的人则站在门口为自己的受难弟兄祷告。

科普特正教会将受害者正式封为“殉道者”和“圣人”。科普特人和自己的主教们一起,寻求饶恕的力量。他们不能原谅暴行,但为着遵行耶稣教训的缘故,愿意赦免这帮身为罪人的刽子手。否则,“我们将被仇恨所淹没。”

夜晚,乔纳森走出Al Aour教会,扭头看见教会房顶的十字架,在斜射过来的灯光中无比醒目。教会白色的圆形建筑物在这个物质匮乏的贫瘠小村庄里堪称豪华而庄严。他举起相机对着十字架和圆形房顶拍照,科普特正教会的十字架徽被摄入其中,上面的科普特文写着:“耶稣基督,神的儿子。”

“2·15屠杀事件”背后:历史的延伸

回溯历史,埃及穆斯林与科普特人之间的矛盾贯穿上千年,而此番埃及邻国利比亚的穆斯林极端主义组织ISIS对科普特人痛下杀手,可谓历史在空间和程度上的延伸。

就在距今不远的2013年6、7月份,埃及南部村庄就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穆斯林追杀科普特人事件。据美联社题为《埃及基督徒遭到穆斯林追杀》的报道,当时有一大群穆斯林暴力极端分子追杀一对基督徒叔侄,最终41岁的叔叔纳西姆被杀死。随后,暴徒在一个叫Nagaa Hassan的村庄烧了许多基督徒的房子,残忍杀害了另外三名基督徒。

这起暴力杀戮事件的原因在于纳西姆等基督徒坚决要求时任埃及总统穆尔西下台。而穆尔西在任时,他的强硬派支持者针对基督徒的敌对情绪日益强烈,直至当年6月30日,国内抗议穆尔西的浪潮开始,兄弟会的媒体声称这是基督徒操控的旨在反抗穆斯林统治的运动。穆斯林随即开始追杀基督徒。

与此相对应,在2011年穆巴拉克倒台之际,作为少数民族的科普特人开始要求在国家事务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年的科普特新教宗塔瓦德罗斯(Tawadros)二世一改以往教宗长期远离政治的传统主张,告诉基督徒们可以自由参与政治,这一表态激发了一些基督社团积极分子的政治热情。

美联社的报道认为,埃及科普特人的生存状况正变糟,穆斯林利用自己在人数、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将这些基督徒逼向角落。早在公元639年穆斯林侵入埃及后,一直到18世纪,迫于现实需求,大部分埃及人脱离基督信仰转而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他们既掌握国家大权,又支配社会财富,维持基督教信仰的原住民科普特人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期间经历穆罕默德·阿里、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统治时期,宗教冲突此起彼伏,从未止息。到穆尔西时代,这种局面再度被破坏,直至双方关系崩溃,以至于上述追杀事件层出不穷。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6月29日,利比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ISIS),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乍一成立,该组织就来势汹汹地直逼基督教,迫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背井离乡。

科普特人,出不出埃及?

“2·15屠杀事件”爆发,处于内外夹缝中的科普特人何去何从?这似乎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难免让人想起《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彼时,神的选民以色列人在埃及身陷苦境,痛苦不堪,神亲自带领他们出死入生。

作为埃及国内的少数民族,科普特人同样一直遭受逼迫。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埃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和不断出现的教派袭击,大量科普特人开始移民海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国内处境改善无望,大批中产阶层的科普特人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移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身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科普特移民创办报刊,“揭露埃及政府对科普特人的压迫”,又游说当地政府向埃及政府施压。目前,在国外影响较大、非常活跃的科普特人组织是由米歇尔·穆尼尔(Michael Meunier)于20世纪末建立的“美国科普特人协会” (U.S. Copts Association)。

米拉德们是另外一种出埃及的人,他们千里迢迢奔赴利比亚,只是为了谋生。米拉德的侄子迈莱克到利比亚的目的就只是为了打工给自己的弟弟赚取足够的大学学费。

但是,在官网上定位为“所有埃及基督徒”的美国科普特人协会,于3月24日发布特别报道《科普特教会呼吁在利比亚的埃及人返回家园》,其中显示,从“2·15屠杀事件”以来,已经有超过45000埃及人离开了利比亚。据国际移民组织估计,在利比亚打工的埃及人大约有33万至150万。

另外,引人注目的是,屠杀事件发生后,埃及圣经协会开始在埃及境内发放《圣经》经文单张,数量超过160万张,创下埃及历史记录。据报道,负责发送的机构代表拉门·阿塔拉说:“这是埃及有史以来福音单张发放数量最多的一次。”

阿塔拉介绍说:“我们希望能帮助民众抚平哀伤。现在人们深陷绝望之中,也对这群无辜青年为何遭到杀害有诸多疑问。尽管没有简单明了的答案,但《圣经》仍提醒我们,即使遭遇试炼,上帝对他子民的爱仍是永恒的。正如彼得前书所说:‘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他还介绍说此次圣经经文的发放非常顺利,“因为埃及全国都对这次的残忍杀戮行为感到震惊,愿意接受传单。基督徒在街道、商家、公车与火车站等地点发放传单,当中也有穆斯林收下这些传单。”

阿塔拉看到,ISIS心存恶念,本来希望用这场屠杀来挑起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宗教冲突,但结果完全相反,这场屠杀让埃及境内的基督徒和穆斯林能够团结起来,“基督徒悲伤地向上帝呼喊,而穆斯林也对他们展现爱与关怀。”

显然,出不出埃及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科普特人正在成为令乔纳森等外界人士震惊的见证。他们靠着上帝迅速修补起失去亲人的伤痛,并胜过死亡,踩着马可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配图摄影:Jonahan Rashad 照片主题:受害者亲属们,来自“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本文成稿主要编译了《伊斯兰月刊》英文报道《21名埃及人遭ISIS杀头(21 Egyptians Beheaded by ISIS)》、《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报道《ISIS斩首行动后续:受害家属的意外反应》、美国科普特人协会网站U.S Copts Association http://www.copts.com/英文报道《科普特教会呼吁在利比亚的埃及人返回家园 Coptic Church calls on Egyptiansin Libya to return home》、维基百科等相关报道和资料)

片尾曲:新心音乐《耶和华果然成就大事》

境界·回声

回应《当肾癌第四次转移之后》 常约瑟

夕颜:祝福常弟兄,如同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树,按时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愿主的平安喜乐永远与他和家人同在。

刘尚灵:我们教会现在有很多自己患病或者亲人患病倒下的,作为同一个肢体,这样的伤痛我们每个弟兄姊妹都在背负。看过常弟兄的经历,真的带给我很大的安慰。求神让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可以经历神的大能和安慰。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